展开

住宅区生态化景观设计探究之建筑设计论文(5)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1)采用滴灌系统和利用传感器来提高灌溉效率。滴灌系统区别于传统的灌溉方式能将水准确的灌溉到植物的根部,其用水量小,相当于传统灌溉的一半左右。而且滴灌可以促进植物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促进植物的快速生长,大大提高灌溉效率。2)使用中水和雨水灌溉。使用住区中集雨系统收集的雨水和生态处理污水得到的水来灌溉。完全使用城市用水对于植物灌溉是一种浪费,利用中水灌溉是最好的选择,同时还能间接减少自来水中氟元素对植物的伤害。

⑵雨水收集与暴雨控制

一般的住区习惯使用大面积的不透水铺地和人工管道迅速将雨水排出。集中的排放容易给整个城市的洪水排泄造成困难,同时地下水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直接危害到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空间,不利于土地生态的平衡。因此,住宅区应利用场地和植被把暴雨排水控制和雨水收集结合起来,改善地下水的土壤状况,促进生态平衡。

1)系统规划生态渗透池和集雨绿地。结合基地的地形、地貌条件设置生态渗透池和集雨绿地,形成相互连通的系统,把雨水和地表径流的水引到集雨绿地和生态渗透池,结合局部区域采用的人工管沟排水,当水流接触到植被和渗透性较好的土壤时,污染物将得到自然的过滤。自然地面、水体、生态渗透池和集雨绿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开放的集雨排水系统,它不断降低了排水流速和侵蚀的程度、减小了排出的洪峰流量和径流体积。同时,它加强了地表水向地下的渗透,减少了植被灌溉的用水量。

2)应用透水铺地。应大面积应用透水铺地,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生态设计为前提,使住区透水铺装面积和透水地面面积有一个恰当的比例,保证在最大日降雨量情况下,通过地面渗透、集雨绿地和植被的截留等相关措施,使住区也能全部利用雨水。

⑶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创造条件通过人工或自然生态方法处理污水为中水,用作住宅区常规的植物灌溉、观赏水景等用途,同时这样可间接减轻对城市水源的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公园中的污水处理可集中水处理系统与就地回用的分散处理相结合,使用生物膜法,就地渗透补给地下水,自然净化水体并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用水效率,注重水的生态循环,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573.html


上一篇: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
下一篇:对城市发展中文化策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