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扫除文盲与普及初等教育(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初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四)杜绝复盲现象

复盲是指那些已经脱盲或曾经受过初等教育的人,他们曾经掌握了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因不经常运用或不再继续学习提高而逐步丧失这些技能,重新回到文盲、半文盲状态。这一复盲现象是发展中国家扫盲教育成效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中国黑龙江、 福建等省教育部门做的调查数据显示:以认识1500个汉字为脱盲标准的脱盲学员,在脱盲后如果停止学习,不久便为复盲。其群体复盲速度大体为:脱盲后如果一年不学习,复盲率大体在10%到14%;脱盲后两年不学习,复盲率将升至15%到18%;脱盲后三年不学习,复盲率将高达25%以上。而且,脱盲时间越长,复盲率越高。复盲现象的危害是不容低估的。它会使人们共同努力取得的扫盲成果付之东流,同时造成人、财、物上的巨大浪费;它会使扫盲工作陷入脱盲——复盲——扫盲的恶性循环状态之中,使扫盲工作声誉受损。尽管在文盲人口数字统计中一般都不把复盲人数统计在内,但这种隐性文盲仍将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障碍。

如上所述,一个国家或地区文盲人口总数变化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每年的实际脱盲人数和新生文盲人数是影响文盲人口总数变化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文盲人口自然死亡数对文盲人口总数变化的影响也很大,但它毕竟与扫盲工作关系不大;而复盲是一种潜在的危害,必须引以重视,但这不是此文要讨论的内容。

  二、新生文盲产生的后果途径及原因分析

  (一)新生文盲产生的后果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1982年至1990年间新生文盲净增量为1100 万人,平均每年137.5万人。虽然规模和比率均比70年代大为降低, 但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文盲群体。而经过各级扫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这期间共扫除文盲2300万人,平均每年扫除文盲287.5万人, 这意味着我国每年实际减少的文盲仅150万人,意味着每扫除两个文盲, 才能真正减少一个文盲。显然,我们的扫盲工作事倍功半,这8 年中新生文盲的产生,使同期扫盲工作成果的近50%付之东流,给今后的扫盲工作造成沉重的压力。尽管进入90年代,由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逐年提高,流失辍学逐年减少,但由于中国学龄儿童基数过大,1%~2%的失学、辍学都将造成百万新生文盲的后备军。因此,其严重的后果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新生文盲的不断产生,不仅对扫盲工作产生巨大的压力,而且对广大农村干部、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包括文盲本人)都会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都会极大地挫伤他们的扫盲积极性。如果说,\"一年堵不住,三年扫不完\"是他们在扫盲实践中的痛苦总结,而\"年年抓扫盲,年年扫不完,何年是头\"则是反映了他们对扫盲工作的畏难情绪。这种思想障碍,对扫盲工作的影响较之扫盲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困难无疑要大得多。

  (二)新生文盲产生的基本途径

现在没有人会对新生文盲产生的严重后果表示怀疑了,然而,新生文盲是怎样产生的呢?

新文盲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薄弱。一方面,许多适龄儿童因种种原因不能入学;另一方面,则是入学儿童因种种原因辍学、流失。两种途径产生一个结果,即都将成为文盲队伍潜在的后备军。

  表3 1985—1990年全国适龄儿童失学情况的统计

项目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适龄儿童数/万   10362.3  1067.3  9750.9  9723.9  9699.1 9740.7未入学率%   4.1   3.6   2.9   2.5   2.6  2.2未入学儿童数/万  419.50  362.43  273.70  273.00  248.40 211.40

资料来源:1985—199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汇集

表中显示的三组数字看到,未入学儿童的比率是逐年降低,人数也在逐年减少。尽管如此,至1990年仍有211.4万适龄儿童不能入学。 并不排除他们中的个别人会通过自学或其他途径获得文化知识,但可以肯定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将成为新的文盲。从中国的情况看,这些失学儿童主要集中在农村的贫困地区。根据1993年分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统计,目前全国还有近190个县,约2200 万人口覆盖地区的小学入学率不足90%,其中西藏(入学率52.4%)、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地、县的小学入学率都低于70%。

辍学也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由于学校较低的巩固率,使许多儿童不能完成初等教育。而初等教育的开始四年是学会识字和识数的最起码学习时间,因种种原因不能读完这四年学业的学童,最终也将进入文盲的行列之中。据河北省教育委员会韩清林先生研究统计,自1950年至1988年的39年中,全国小学共招生89448.7万人, 毕业生总数为48567.8万人,流失小学生总数30783.7万人,平均每年流失789.33万人, 年流失率为7.7%,小学生毕业率和流失率之比为1.58∶1,即每2.5个小学生中就有一个流失生。即使是在1989年,全国小学生流失率也为3.3 %,全年流失396万人。全国流失率最高的是西藏和贵州,高达18.9 %和10.5%。据有关专家分析,辍学流失的小学生大多数人成为新的文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udengjiaoyulw/2703.html


上一篇:浅谈 “五导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