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扫除文盲与普及初等教育(3)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初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当然,适龄儿童不能入学和学龄儿童中途辍学的现象并非中国仅有,这仍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失学及辍学原因分析

对文盲个体来说,没有文化是一种痛苦,是他们自身发展的羁绊。对社会来说,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消除知识差距\"、\"实现全民教育\"而不断努力的今天,在世界各国大力开展扫盲教育,旨在2000年前消除文盲的今天,为什么每年还会产生如此众多的学龄儿童失学、辍学而成为新时代的文盲呢?找到学龄儿童失学、辍学的原因,就能找到防止学龄儿童失学、辍学的办法。

尽管适龄儿童失学、辍学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失学、辍学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公允地说应该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来分析和寻找原因。

我们所说的社会的原因是从新文盲群体产生的时代、环境及文盲个体无法改变的自然的、社会的种种因素,我们所说的文盲个体的原因是指文盲个体的家境、个人的学习愿望、动机、条件可改变的因素等等。

1.农村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

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说经济发展仍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的贫困落后及发展的不平衡尤为突出。如东部沿海地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的崛起,经济得到腾飞,文化教育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及山区,经济发展仍然迟滞。许多地方的农业耕作仍然停滞在鞭赶黄牛缓缓进行的阶段。父子传习,靠天吃饭,根本用不到书本和文字,更不需要科学知识。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绝大多数劳动者贫困、落伍,\"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安于现状,满足于农村落后的生产力的现实生活之中,缺乏求知思变的动力。客观地说,这些地区生产力落后的现状得不到根本的改革,贫苦、落后的农民就不会有让孩子上学习的积极性,而地方领导也没有办学的积极性,年复一年,贫困依旧,文盲依旧,并不断造就新的子孙文盲。

2.基础教育的薄弱及教育资源的匮乏。

尽管1998年统计,全国小学已达61万所,在校生1.4亿人, 是1949年共和国成立之初的4.8倍,然而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育需求增长矛盾十分突出,一些贫困地区学校设置少,加之交通不便,致使一些学龄儿童无学可上。据统计,目前仍有不足四分之一的地区未能通过普及初等教育的验收,加之农村人口基数过大,增长速度过快,超负荷的人口与农村有限的生产力水平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学校的不足和适龄儿童的增加,也给农村普及初等教育带来沉重的负担。

3.落后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制约着农村初等教育的普及。

在中国农村,不仅是经济发展缓慢和生产力水平的低下,造就着成千上万的新文盲,而且落后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也制约着农村初等教育的普及,如\"识字无用\"、\"文盲无害\"、\"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读书无用,识字无用\"的思想,一方面源于中国农村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翻版。当看到许许多多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回乡务农,便有许许多多的文盲或适龄学童的父母发出\"识文断字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回乡种地\"的感叹。同时,\"文盲无害\"的思想在农村也有较大的市场,他们往往认为送不送孩子上学是个体行为,不读书、不识字并不影响他人,没有必要强制适龄儿童上学。此外,农村中\"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思想意识,则是失学、辍学女童大大多于男童的重要原因之一。

4.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扫盲工作还是普及初等教育,往往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将中国50年代至今每年的扫盲数量绘制成图表可以明显看到两个低谷:第一个低谷是从1961 年~1965年,这是由于中国遭受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扫盲工作也受到严重的影响,脱盲人数急剧下降,5年共扫盲309万人,平均每年仅60万人;第二个低谷是1966年~1976 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扫盲工作基本停顿,基础教育遭到严重破坏,中小学中断招生,校舍被占,教师队伍受到严重摧残,致使大批学龄儿童失学、辍学,沦为新的文盲。这点可以从目前文盲率年龄得以证明。现在40至50岁之间的文盲,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7~15周岁的适龄儿童, 然而这段时间每年的新生文盲数都在250万人到320万人之间,明显高于其他年份的文盲人数。除上述因素外,文化教育事业的波动,都会对初等教育产生影响,产生大批新的文盲。

当然,客观外界因素并不是新生文盲产生的必然因素。从文盲个体因素分析,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农村青壮年沦为文盲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家庭的经济生活状况。因生活困难,没钱上学和孩子多、家务负担重而失学、辍学沦为文盲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79.9%,而适龄儿童个人因功课不好,不想上学的仅占13.2%。当然,7~15 周岁的学龄儿童是难以左右自己上学的命运的,无论哪一种原因使孩子失学或辍学,起决定作用的是家长,家长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知识价值的认识以及父母本人的文化程度,对孩子能否上学都有重大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udengjiaoyulw/2703.html


上一篇:浅谈 “五导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