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仪在变电站的应用(4)
2.4测温范围
红外测温的范围主要包括输电线路的导线连接处、变电设备各种引线接头,电流致热的隔离开关触头、断路器,电压致热的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避雷器和综合致热型的电流互感器、涡流损耗致热的铁构件、蓄电池、二次回路及控制箱等。
2.5诊断方法和判断依据
2.5.1表面温度判断法: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的温度值,对照附表1,凡温度超过标准的可根据设备超标的程度、设备负荷率的大小、设备的重要性及设备承受的机械应力的大小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对在小负荷率下温升超标或承受机械应力较大的设备要从严定性。
2.5.2热谱图分析法:根据同类设备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下的热谱图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2.6检测报告(测温记录)
2.6.1缺陷处理前应编写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2.6.1.1报告名称。
2.6.1.2检测现场的天气状况、环境温度、环境湿度。
2.6.1.3 被测设备的名称、部位、负荷、额定电流。
2.6.1.4被测设备的生产厂家、型号。
2.6.1.5被测设备的可见光图、故障部位的红外图谱、正常相的红外图谱。
2.6.1.6过热故障分析曲线图(按过热类别选点、线、面分析)。
2.6.1.7根据测试结果对过热缺陷所下结论。
2.6.1.8 在备注栏填写其他需要对过热缺陷补充说明的问题。
2.6.2缺陷处理后应编写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2.6.2.1报告名称。
2.6.2.2缺陷处理后的红外图谱、分析曲线图。
2.6.2.3缺陷处理后的可见光图。
2.6.2.4过热缺陷原因分析。
2.6.2.5对处理结果所下结论。
2.6.5 缺陷处理前后的检测报告格式。
3检修
检修应提高检修工艺水平,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3.1检修周期
3.1.1危急缺陷:24小时内处理
3.1.2紧急缺陷:原则上一个月内处理
3.1.3一般缺陷:原则上三个月内处理
3.2检修方案制定及实施
3.2.1要总结经验,对发热缺陷分类,如线夹发热情况,针对此类发热制定检修标准作业卡,刀闸触头发热情况,针对此类发热制定检修标准作业卡,严格按照标准作业卡、工艺规范要求检修。
3.2.2对设备停电检修时,处理电气设备一处发热时,应对此设备其它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处理。
注释:①任何有一定温度的物体,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辐射能量。所辐射能量的大小与该物体的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参考文献:《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664-2008
《电力设备典型缺陷红外热成像图集与分析》-河南省电力公司编
DL40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DL40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dianlilw/35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