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断路器常见故障查找方法及原因
摘要:针对高压断路器运行中存在的系列故障,对故障发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判断,以便找出相关的原因,以提高高压断路器维护检修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断路器;故障;检修;原因
0 前言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在网运行的高压断路器型号繁多,按灭弧、绝缘介质分为少油断路器、多油断路器、真空断路器、空气断路器、SF6断路器等,按操作机构可分为手动机构型断路器、电磁机构型断路器、液压机构型断路器、弹簧机构型断路器、气动机构型断路器、永磁机构型断路器等。断路器的常见故障大多数是由操动机构和控制回路的元件故障造成的。常见故障类型有:拒绝合闸(简称\"拒合\")、拒绝跳闸(简称\"拒跳\")、误合闸、误跳闸、弹簧机构不储能、液压机构打压异常等。对常见故障的分析,有助于准确处理高压断路器缺陷故障。下面具体阐述如何分析、查找这6种常见故障的原因。
1拒合故障
断路器发生拒合情况大都是在合闸操作或重合闸过程中。拒合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电气方面故障;二是机械方面故障。判断断路器拒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1.1故障判断
a.检查合闸控制电源是否正常;
b.检查合闸控制回路熔丝和合闸熔断器是否良好;
c.检查合闸接触器的触点是否正常(如电磁操动机构);
d.拉开两侧隔离开关,用控制开关再重新合一次,目的是检查前一次拒合闸是否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如控制开关放手太快等)或保护动作跳闸。将控制开关扳至\"合闸时\"位置,看合闸铁芯是否动作(液压机构、气动机构、弹簧机构的检查类同)。若合闸铁芯动作正常,则说明电气回路正常。
如果电气回路正常,断路器仍不能合闸,则说明为机械方面故障。经以上初步检查,可判定是电气故障,还是机械故障。
1.2电气故障原因分析
a.若合闸操作前红、绿指示灯均不亮,说明控制回路有断线现象或无控制电源。可检查控制电源和整个控制回路上的元件是否正常,如:操作合闸电压是否正常,熔丝是否熔断,防跳继电器是否正常,断路器辅助触点是否良好,微动开关位置等。
b.当操作合闸后红灯不亮,绿灯闪光时,说明操作手柄位置和断路器的位置不对应,断路器未合
上。其常见的原因有:合闸回路熔断器的熔丝熔断或接触不良;合闸接触器未动作;合闸线圈烧毁。
c.当操作断路器合闸后,绿灯熄灭,红灯亮,但瞬间红灯又灭、绿灯闪光时,说明断路器合上后又自动跳闸。其原因可能是断路器合在故障线路上,造成保护动作跳闸或断路器机械故障,不能使断路器保持在合闸状态。
d.若操作合闸后绿灯熄灭,红灯不亮,但电流表计已有指示时,说明断路器已经合上。可能由于
断路器辅助触点或控制开关触点接触不良,或跳闸线圈断开使回路不通,或控制回路熔丝熔断,或指示灯泡损坏。
e.操作手把返回过早。
f.分闸回路直流电源两点接地或分闸线圈串入正电。
g. SF6断路器气体压力低,密度继电器闭锁操作回路; 应发\"控制回路断线\"或\"SF6气体压力闭锁\"光字牌。
h.液压(气动)机构压力降低导致合闸回路闭锁,应发\"控制回路断线\"或\"压力降低闭锁\"光字牌。
1.3机械故障原因分析
a.传动机构连杆涨销、开口销或轴销松动脱落,无法带动本体拐臂合闸操作;
b.合闸铁芯卡涩,带电后出力不足;
c.断路器分闸后机构挚子未复归到预合位置;
d.小车断路器合闸闭锁机构回不到位;
e.合闸电磁铁动作电压太高,顶不动保持挚子或合闸一级阀;
f.弹簧操动机构合闸弹簧未储能;
g.合闸顶杆行程或空程不合适;
h.分闸锁钩未钩住或分闸四连杆机构调整未越过死点,因而不能保持合闸;
i.操作机构合后位置电流表计无指示,断路器本体内部连杆或触头脱落;
j.有时断路器合闸时多次连续做合分动作,此时系开关的辅助触点打开过早。
2拒跳故障
断路器的拒跳对系统安全运行威胁很大,一旦系统发生故障时,断路器拒动,将会造成上一级断路器跳闸,称为\"越级跳闸\"。这将扩大事故停电范围,甚至有时会导致系统解列,造成大面积停电的恶性事故。因此,拒跳比拒合带来的危害性更大。
2.1 故障判断
a.检查是否为跳闸电源的电压过低所致;
b.检查跳闸回路是否完好,如跳闸铁芯动作良好断路器拒跳,则说明是机械故障;
c.如果电源良好,若铁芯动作无力、铁芯卡涩或
线圈故障造成拒跳,往往可能是电气和机械方面同时存在故障;
d.如果操作电压正常,操作后铁芯不动,则大多是电气故障引起拒跳。
2.2电气故障原因分析
a.控制回路熔断器熔断或跳闸回路各元件接触不良,如控制开关触点、断路器操动机构辅助触点、防跳继电器和继电保护跳闸回路等接触不良;
b.液压(气动)机构压力降低导致跳闸回路被闭锁,或分闸控制阀未动作;
c. SF6断路器气体压力低,密度继电器闭锁操作回路;
d.跳闸线圈老化断路。
2.3机械故障原因分析
a.跳闸铁芯动作冲击力不足,说明铁芯可能卡涩或跳闸铁芯脱落;
b.分闸弹簧失灵,分闸阀卡死,大量漏气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dianlilw/36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