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损管理中如何应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摘 要:本文结合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线损分类,介绍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损管理中的使用,整理出一套配网线损管理, 电所线损管理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配网线损管理;电线损管理;损的分类
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已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广泛应用, 其基本功能为电力用户负荷监测与控制、用电信息管理、大用户远程抄表, 根据电力营销的需求, 还能实现对用户的预购电控制、反窃电监测、负荷预测等。在通信及组网方式上从单一的无线方式逐步发展到无线、电话线、光纤、GSM、GPRS 方式以及它们的组合运用。
现在负荷管理系统在省、市范围数据库结构的统一、支持众多厂家公共软件平台的实现、读取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配电管理子系统的应用、与营销管理系统的逐步整合使得负荷管理系统在营销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统一\"与\"兼容\"使得系统的数据价值进一步展现, 如何拓展负荷管理系统的应用也更值得我们思考。
2 线损管理
当电能从发电机中产生的那一刻起, 电能就开始发生我们不希望的损耗。电网中所有组件产生的电能损耗称线损电量, 简称线损。众所周知, 供电企业的主营商品就是电, 线损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供电企业的经营收益。
2.1 线损的分类
从管理角度线损电量可分为: 技术线损电量(即理论线损电量)、管理线损电量和统计线损电量( 综合线损电量) 。
2.1.1 理论线损电量
可通过计算得出, 它包括变压器的铁损、铜损, 输、配电线路中的损耗、电容器
介质损耗和电晕损耗等。这部分损失与网络的构成、网络运行的技术状态、运行方式、电器设备的质量等有关。
2.1.2 管理线损电量
与网络维护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的电量损失, 包括运行方式的不当、各种计量电能表的综合误差, 抄表不同期、漏抄、错抄、错算所产生的误差, 电气设备绝缘不良所引起的漏电、窃电等所引起的损失电量。
2.1.3 统计线损电量
指电能表计量的供电企业总购电量A减去用户电能表反映的用户 用电量总加的总
售电量A 而得出的损失电量, 表达式: △A=A(购)-A(售)。
综合线损率:A%=(A(购)-A(售))/A(购)×100%
为了便于分析与管理, 在综合线损率之外, 供电企业通常还考核高压线损率、低压线损率两个指标, 在此本文不对其进行细分讨论。
2.2 常规线损管理方法
2.2.1 进行网络拓朴结构分析并实施电网改造
查找如下导致线损高的因素: 线路负荷偏重、线径偏小, 变压器非节能型、能耗大,
线路供电距离太长, 大用户位于线路末端, 变电所布点不够或不合理、运行方式不合理等。通过分析及时制订计划进行高、低压及农、城网改造。
2.2.2 进行理论线损计算
根据网络参数、负荷情况、功率因数等逐条线路计算其理论功率损耗ΔP=ΣΔP, 理
论线损ΔA=ΔP*T。理论值与实绩值进行对比、与历史值进行对比并分析主要损耗环节和原因。
2.2.3 加强用电管理, 进行用电检查
重视互感器、电能表等计量装置的校验, 加强抄核收管理。检查用户计量方式、高压计量部分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互感器及表计的准确等级、窃电检查、抄收准确及时性检查等。
2.2.4 制订线损率计划并考核到人
这需要进行前期的线损理论计算、网络分析并掌握历史线损情况, 在此基础上制订用
户台片线损计划并落实责任到人, 加强考核, 及时反馈。
2.2.5 加强调度管理
避免仅重安全不重效益的传统思维,将节能降损作为调度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加强
变压器的负载率与经济运行分析, 优化电网运行方式, 避免单线路长距离供电, 实
时进行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以提高电网功率因素, 加强用户无功就地补偿装置管理,
减少无功电流引起的网损等。
通过对公司、线路、台片理论线损、实际线损计算和纵横向分析, 判断电网结构和运行的合理性, 供电管理的科学性,找出计量装置、设备性能、用电管理、运行方式、计算方法、统计资料、营业抄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把线损降低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以内。严谨的线损分析能正确的检查电力网的能耗情况, 分析论证能耗是否合理, 提出改善电网结构降低能耗的措施, 合理制定线损率指标。
在此, 我们应当看到, 线损计算工作量极大, 抄表的不同时性、电力网络数据统计与线损计算分离等给线损分析带来很大的难度, 理论线损的计算还需要可靠的历史数据统计。可靠的历史数据从何而来, 各级电能表抄表同时性如何保障? 如何降低管理线损? 让我们把线损管理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应用相联系。
3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 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始端是电网受电端变电所的关口表, 末端是用户电能表。这中间包括高压电网及用户配网。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终端安装于变电所可用于变电所各计量表计的远抄并形成变电所能量管理系统, 安装于配变则可进行配变监测形成配变监测系统, 结合电力载波技术还可实现居民电度表的远程抄表。当然这也有赖于无线、光纤、GSM、GPRS、载波等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dianlilw/36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