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20   |  所属分类:动画: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小编推荐站内超强人气动漫期刊:时代漫游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综合类理论期刊。由安徽出版集团主管,安徽时代漫游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时代漫游》杂志社编辑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34-1309/J,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651,邮发代号:80-576。

关键词: 无处不在的媒体,数字媒体,融合,知性

摘要:2004年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遗憾的是至今只有湖南三辰卡通集团制作的蓝猫系列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获得了相应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积弱已久的中国动漫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一席之地,不能单从数量上进行盲目扩张,产品已经不再是竞争的焦点。创建品牌、构建品牌文化才是培育市场、争夺市场、最后占领市场的根本途径。

(一)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

2004年,中国动漫终于迎来了产业的春天,从政府到社会各界对这个行业投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4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政府以行政手段加大发展动漫产业的力度,这在我国动漫发展史上是第一次。7月首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落户上海。年底又相继批准了北京动画频道、上海炫动卡通卫视、湖南金鹰卡通卫视三个动漫上星频道,正式命名首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9 个,动画教育教学研究基地4个。截至目前为止又新增北京、成都、广州三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6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并且从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主办单位由国家广电总局以招标方式确定,目前已在杭州举办了两届。

同时专家学者纷纷撰文,畅谈产业发展对于中国动漫的重要意义,如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张松林先生的《落实政策措施,推进动画产业全面繁荣》、《动员起来,为振兴中国动画产业创建新功》,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的《创造中国自己的动画产业》,上海社科动画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郭虹的《中国动画的出路在于产业化》等等。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社会各界的关注、业界的努力下,一时间,动漫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各个城市纷纷建立动漫产业基地,举办动漫展,制作动漫作品。据中国动画产业年报课题组统计,2003年全年国产动漫作品总产量不到3万分钟,而进入2005年第一批共收到全国68家制作单位报送申请剧目173部、25659集,长度为258314分钟,经审查批准立项164部、24244集、长度为226585分钟;第二批共收到全国93家制作单位报送的申请剧目251部,25097集,长度为358794分钟,经审查批准立项239部,24534集,长度为349133分。如此规模在前些年是不可想象的。在对产业的一片叫好声中,我们却可以发现不少问题。动漫展中亮相的多以国外动漫产品为主打,引起受众追捧的也还是国外动漫明星。笔者于2005年11月26日参观成都2005年金熊猫国际动漫展,就发现展厅中售卖的动漫衍生产品原创极少,多为国外动漫形象。而且在大量面市的动漫作品中,到底有几部是真正为受众认可,到底又有几部真正形成了动漫产业链的发展。尽管广电总局三令五申规定各动画频道和少儿频道国产动漫节目的播出比例不得低于60%,遗憾的是,全国各个地区动漫受众的最爱还是日本、欧美的动漫作品。在笔者参与的对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四个城市的动漫受众消费状况抽样调查中可以发现,消费者最喜欢的还是日本、欧美的动漫作品,其中最喜欢日本动漫的占73.6%,最喜欢欧美动漫的占6.0%,最喜欢国产动漫的仅为7.3%,如图一:

图一:受众最喜欢的动漫出品国

值得注意的是,支配选择喜欢国产动漫的理由多为“支持国产动漫”,同时另一项调查(最喜欢的动漫作品)结果显示,前十位国产动漫无一上榜,《我为歌狂》、《宝莲灯》等精心制作的国产动漫作品也仅排在前十五名左右,由此可以看出选择喜欢国产动漫的受众明显的爱国动机,见表一。当他们面对具体的国产动漫作品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见,如号称中国第一部动漫青春校园剧的《我为歌狂》,大多受众认为不过就是日本动漫《彼男与彼女的故事》的中国翻版。《隋唐英雄传》中的李世民竟以红头发的时尚造型示人,迪斯尼的《花木兰》如此卖座,那么我们也弄一个《宝莲灯》,同样是明星大牌的配音,可是故事简单,教化色彩浓郁,简单模仿不仅未形成自己特色,结果反而遭受众诟病。投资1.3亿号称“中国首部国产三维动画大片”的《魔比斯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影评人也开始争论不休,但最后却遭遇了国内只有300多万票房的尴尬。

表一:受众最喜欢的动漫作品排名

(二)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积弱已久的中国动漫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一席之地,不能单从数量上进行盲目扩张,产品已经不再是竞争的焦点。面对2004年以来我国动漫产业市场呈现出的“虚热”,一些学者冷静下来,根据动漫产业的特点,从国外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入手,提出了发展动漫品牌的建议。如张松林先生提出中国的动漫产业必须形成自己的品牌,才能开发更多的衍生产品,以此获得最大的利益。(张松林,200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donghualw/14704.html


上一篇:杂志社论文发表浅谈商业动画
下一篇:动漫论文发表长沙动漫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