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谈小流域治理的标准及治理评估

发布时间:2013-11-28   |  所属分类:环境法: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小流域治理就是以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小流域治理的具体标准有范围标准、收入标准和安全标准。文章提出了从环境、收益、成本三方面对治理成效进行评估,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标准,评估

  社会主义经济收益水平正逐渐提升,广大社会群体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及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市场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违背。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对农村地区采取小流域治理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政府部门需掌握科学的治理标准,积极展开评估工作。

  一、实施小流域治理的意义

  所谓小流域治理就是以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如图1。根据流域特点使用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坡面上修水平梯田,造林、种草、沟道内建大小淤地坝,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尽其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布置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实践证明,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集中、连续的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条成功经验。小流域治理的目的在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有利于集中力量按照各小流域的特点逐步实施,由点到面,推动整个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使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性得以充分体现。

  二、小流域治理的具体标准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的基本构成,农业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依赖于自然资源的规划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是小流域治理的重点对象,政府在引导当地开展治理工作前需掌握详细的参考标准。按照国家水利部门对小流域治理活动的规定,当前参考标准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范围标准。小流域治理本质上是对农村资源的改造运用,需要国家投入高额的成本才能顺利实施。治理范围是效果评估的一个标准,具体要求:小流域治理面积超过80%,整个区域的最低治理标准不得低于70%,该项硬指标的设定对小流域治理工作提出了科学的指导。

  2、收入标准。政府投资治理工作并非单一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益也是小流域治理的目标之一,如图2。治理标准中规定,小流域治理工作完成后,农民经济收入要提高50%左右。只有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其参与农业种植生产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才能达到治理工作的目标要求。

  3、安全标准。近年来水土资源病害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水土资源分配利用不合理,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也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安全标准要求小流域治理中设置抗洪抗灾结构,如:拦蓄雨水的建筑结构,在雨水量大的阶段合理调控水资源以免病害的发生。

  三、治理成效评估工作的开展

  为了适应国家新政策的执行要求,现大部分农村地区均开始实施小流域治理方案,综合利用了现有的水土资源。结束小流域治理工作后,政府需尽快安排治理评估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时要全面指出治理阶段的不足,引导相关部门及时改进小流域治理工作。

  1、环境方面。保持绿色的生态环境是农业产品的质量要求,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农作物种植大有帮助。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评估治理成效时要着重考虑环境状况,如:水资源的质量高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等。可结合环境勘测数据评估小流域治理的成效,如图3,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水平。

  2、收益方面。农民收益水平是否提高是小流域治理评估的经济指标,其能够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两方面体现小流域质量的作用。评估机构可收集农民收入水平调查的资料,结合治理后农作物产量、农产品销售数量等信息判断收益大小,这是反映治理工作成效最直接的方式。

  3、成本方面。小流域治理应保持成本与收益的协调性,不能盲目地投资治理工程,而是要从双方面均衡其创造的效益。治理评估活动中对本次治理的成本支出也要详细核算,部分可以节省的资金在后期总结里要逐一分析,这样可以降低类似治理工程的成本造价,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

  结论

  总之,政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者,应全面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引导治理工作,推动国内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秦维升,赵明月,张瑞超,段法新,李长青. 谈如何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J]. 山东水利. 2001(02);

  [2] 蒋定生. 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规划的指导思想[J]. 水土保持通报. 1996(01) ;

  [3] 冷传明,焦士兴. 小流域景观生态规划[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3(01);

  [4] 唐莉华,张思聪. 北京市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模块开发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2004(04) ;

  [5] 杨慧忠.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思路及模式[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5(01) ;

  [6] 徐天蜀,彭世揆,岳彩荣. 山地流域治理的景观生态规划[J]. 水土保持通报. 2002(02) ;

  [7] 张建厚. 浅谈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内容和程序[J]. 水土保持通报. 1996(01)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huanjingfalw/800.html


    上一篇: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曝气转刷机本体安装与调试
    下一篇: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与调查中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