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建筑工程师评职论文Push-over分析法问题浅析(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2.3、非线性下降段的计算处理

  用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计算结构构件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通过弯矩-曲率关系计算结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层剪力-层间位移关系时,都会遇到下降段的负刚度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静力弹塑性分析中的负刚度问题,得到的能力曲线的基底剪力或层剪力是随着顶点位移或层间位移的增大而增大,并不能反映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和屈服后变形能力。目前虽然在处理非线性下降段有很多算法,比如位移控制法、硬化刚度法等,特别是弧长法在很多程序中应用很广。但在实际的静力弹塑性分析中,负刚度的处理问题仍然难度很大。

  2.3、弹塑性反应谱的建立和等效阻尼比的问题

  能力谱方法中得到需求曲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建立不同延性比的弹塑性Sa-Sd反应谱曲线,另外一种是使用等效阻尼比的弹性Sa-Sd谱曲线,以此来反应结构的弹塑性。

  对于第一种方法,国外一些学者建立了不同延性比的弹塑性Sa-Sd反应谱曲线,但这些谱未反应中国的地震地面运动的特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弹塑性Sa-Sd反应谱曲线。

  对于等效阻尼比的问题,也没有完成成熟。结构构件屈服后进入塑性,构件滞回耗能的滞回阻尼可以用等效粘滞阻尼比来表示。阻尼比的增大减小了结构的地震响应,也就是减小了结构的需求。构件滞回耗能的大小与构件的弹塑性位移即延性比有关,还与滞回环的饱满程度有关,而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构件的纵向配筋、轴压比以及配箍特征值等。建立构件、结构的滞回耗能与等效阻尼比的关系,也是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结束语

  在国内外,基于性能/位移的抗震设计已经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静力弹塑性分析是实现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的重要步骤。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目前已为我国新一轮的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用,可以用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水平,建设更加安全、合理的抗震建筑。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054.html


上一篇:建筑设计评职范文休闲度假空间布局探索
下一篇:建筑工程评职论文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