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二连盆地浅析(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0世纪60~70年代登记的油页岩矿(化)点均位于隆起区凹陷边缘。例如阿巴嘎旗阿拉坦努和油页岩矿化点位于苏尼特隆起区跃进凹陷边缘;哈尔诺尔油页岩矿化点位于苏尼特隆起区昌图希里凹陷边缘;苏尼特右旗阿里察干碱湖油页岩矿化点位于苏尼特隆起区阿齐图乌拉凹陷边缘等。隆起区凹陷多为地堑型构造,沉降幅度大,陆缘区很容易向盆地充填沉积,并伴有火山碎屑岩的沉积,在这样规模不大的条形盆地中,很难形成可供利用的油页岩矿床。坳陷区中的凹陷,巴彦花群中、下组厚逾千米,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和含油泥岩,局部含油率较高地段,可为油页岩远景区。

  2、油页岩系岩相古地理特征

  二连盆地北西部,主要受NE向的二连~贺根山古缝合带和二叠系基底构造控制,NE向、NNE向展布有规模较大的乌尼特坳陷区、马尼特坳陷区和乌兰察布坳陷区。上述坳陷区段拉张断陷始于早中侏罗世,在马尼特坳陷阿拉坦合力凹陷保存有相对较好的中下侏罗统阿拉坦合力群含煤沉积建造,厚度达87~2180m(阿巴嘎煤田),断陷盆地呈NE向狭长状分布,在窄而深的断陷中最大沉积厚度可达4000m。中侏罗世末期构造变动,使其遭受强烈改造和褶皱变形。早白垩世为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普遍经历了一个持续裂陷—断坳—抬隆演化阶段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受断层控制。此期,盆地扩张大于沉降,广泛沉积了河湖相沉积体系的砂泥岩和半深水~深水湖相含油泥岩(暗色泥岩),为含可燃有机建造,地层厚度2200~3000m,为一套含煤、生油(气)岩系。初步查明该区带坳陷区的阿南凹陷、阿北凹陷、额仁淖尔凹陷、脑木根凹陷(集二线以西)、高力罕凹陷和吉尔嘎郎图凹陷等6个含油气显示或属生油凹陷。晚白垩世,盆地整体转化为坳陷,发育了不整合于下白垩统之上的上白垩统类磨拉石建造。

  二连盆地南部,主要受近EW~NEE向展布的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河古俯冲带和索伦敖包~林西古俯冲带深断裂控制,发育形成腾格尔坳陷和川井坳陷(集二线以西),但两者构造特点不尽一致。西段川井坳陷以早白垩世断陷为主体,其基底为晚元古代变质岩系和下二叠统,下白垩统含煤地层直接不整合其上。腾格尔坳陷亦以早白垩世断陷为主体,发育有赛汉塔拉等8个次级构造——凹陷,以中下侏罗统地层的残留(厚度400~1800m)分布,反映当时的盆地发育可能主要受北侧的林西深断裂和南侧的西拉木伦河深断裂的控制,总体近EW向和NEE向,出现多个沉降中心,各个沉降中心具有厚度不对称、靠近主断层一侧厚度变大的展布特征,这一特征反映了早中侏罗世该坳陷也具有断陷或断坳盆地性质。早白垩世坳陷中次级凹陷则显示出新生的北东或北北东向的构造特征,该区新生代坳陷强烈,发育形成东西向展布的浑善达克上叠坳陷,湖泊、沙漠广布。据物探资料,坳陷西段最深可达2000m,而东段坳陷较浅,坳陷北界为断层所截,是一个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型盆地。

  二连盆地中部的苏尼特隆起区主要是在锡林浩特中间地块基础上形成的。基底以太古界变质岩系和上古生界为主,8个次级凹陷中,除布郎沙尔凹陷(断陷)沉降幅度较大,其余凹陷沉降幅度皆小于2000m。

  坳陷区中的凹陷巴彦花群中、下组地层连续沉积逾千米,岩性一般为棕褐色绿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与深绿色泥岩,说明当时沉积环境是一种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

  凹陷中心所在与深湖相和浅湖相厚度等值线的沉积中心基本吻合,经统计马尼特坳陷的阿南凹陷、塔北和塔南为半深湖相,其它坳陷区的凹陷为浅湖相。

  三、油页岩成矿控制因素分析

  油页岩是一种含有机组分的岩石。区内外已探明和开发利用的油页岩矿床的沉积环境为深沼泽、深湖~半深湖的淡水~微咸水域,弱还原~还原环境,气候温暖潮湿,水流、湖盆稳定,低等生物繁盛,在湖盆四周物源供给很少情况下,连续沉积厚大的泥岩或泥质粉砂岩、页岩,颜色呈褐色、灰绿色和深灰色。根据有限资料对二连盆地油页岩矿(化)点和含油泥岩成矿控制因素进行如下分析。

  1、成矿环境分析

  二连盆地20世纪50~70年代勘查与登记的油页岩矿(化)点均位于隆起区凹陷及凹陷边缘。例如多伦县牤牛泡子油页岩矿点位于温都尔庙隆起区多伦盆地;阿巴嘎旗阿拉坦努和油页岩矿化点位于苏尼特隆起区布郎沙尔凹陷;苏尼特左旗哈尔诺尔油页岩矿化点位于苏尼特隆起区阿其图乌拉凹陷边缘。上述矿(化)点油页岩具有层数多、单层厚度薄的特点,且展布范围小,呈条带状。例如多伦县牤牛泡子油页岩矿点形成3层灰色和灰褐色油页岩,总厚度14.50m,矿层间夹有含砾砂岩和粗砂岩,说明盆地范围小,水动力条件动荡,陆缘物质易于充填沉积,这也就是隆起区凹陷不利于油页岩形成工业矿床的因素之一。

  无论是坳陷区的凹陷还是隆起区的凹陷,都较好的接受了白彦花群中下岩组的沉积,坳陷区凹陷较隆起区凹陷,相对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形成有浅湖相~深湖相沉积,这种相环境是生成油页岩或油页岩形成的必备条件。

  2、地球化学特征

  油页岩是一种含有机组分的岩石,有机组分由C、H、O、N和S组成。有机质在湖盆中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干酪根,干酪根被认为是生油气的原始物质。干酪根加热可以产生各种烃类和可熔性沥青。干酪根依据其化学成分及生源物的不同,可以分为腐泥型(Ⅰ型)、过渡型(Ⅱ型)和腐殖型(Ⅲ型)三类(地球科学大辞典2005),其中腐泥型和过渡类型干酪根对油页岩的生成有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696.html


上一篇:浅谈津汕高速公路天津段32合同段施工组织方案
下一篇: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