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析中国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2)

发布时间: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建筑全寿命周期也就是指其生命周期,包括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过程等环节,在所有环节中都要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最低环境负荷的建筑,并提供最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适的居住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立足于不断提升环境质量,而中国当前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以及尝试增强绿色建筑的实践,有很多盲目地立足于高科技———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新发明\",认为高科技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指标。深层生态伦理学认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和活动必须立基于生态,人类是生态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自然界的约束下。无视自然和生态的约束,恣意妄为,不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在生态环境方面,很多问题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暴露出来了,由于人类没有尊重自然的限制,没有透彻理解人类的某些极端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自然,自然生态的循环系统被严重破坏,无法自行弥补和恢复,而导致某些毁灭性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科技的发展要有所引导,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虽然某些科技进步的成果非常可喜,但是从长远来看对环境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目前还是无法预期的。技术是无罪的,要看人类是如何使用它。吴良镛先生在《北京宪章》中指出的,\"技术是\"双刃剑\",技术的建设力量及其破坏力量在同时增加。技术发展改变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进而向固有的价值观念挑战。绿色建筑不仅仅涉及技术,更重要的是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的根本改变。\"

(3)只有做到科技的自由发展与我们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考虑,才是人

类社会生态问题的解决之道。

四、绿色建筑需要综合评估

在过去的十年中,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和业主已经接受了\"绿色\"的设计概念、简洁而经典的建筑形式、\"双赢\"的建筑策略,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和使用环保型材料,并最大可能地实施减量设计……但是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提高\"绿色\"的程度包括了许多问题,例如人们最关注且最直接的问题: 减少成本的策略,以及节能、节水、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策略; 还有长远的问题: 材料的回收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河流、土壤、空气、周边建筑的影响等。建筑是否是绿色的,要从其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情况包括组件材料的耐用性和适应性来综合评估。这些都是当前绿色建筑评估系统里必须包含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筑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等方面的要求,如何真正得以贯彻实施,是通过业界的自主意识和行为,还是让政府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加以限定,这是一个全社会目前在讨论的问题。

要用可行的检测和评估方法,对建筑的节电、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各项具体性能进行实际检测,给出可量化的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要求。这样就把绿色建筑从一个可炒作的简单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戴着绿色建筑称号却达不到绿色标准的建筑进行查处,对达到标准的给予认可,并颁发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建筑就会现原形,最终不得不退出房地产市场。评估体系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评估标准所包含的评估项目和要求是那些必须优先考虑的事项,这些优先考虑的事项体现了一种思想理念,也传达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绿色理想。我们现在的努力是针对建筑业发展的实际,用目前可行的测评方法和工具对建筑进行评估。一般来说,\"绿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绿色的指标是多维度的,我们很难设计出一个面面俱到的有效评测系统,因为任何一项建筑都不可能达到绿色建筑指标的每项要求。我们只能努力想象并尽力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努力降低人类的活动包括建筑对环境的损害。建筑的规模、建筑的存活时间、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筑的物理结构、建筑本身的蜕变过程、建筑各实体之间的关系,都是需要从整体上加以考虑的,所以建筑要从综合和整体的角度来评估其可持续性和绿色特性。

五、结语

当前的建筑环境评估系统大多数有一种隐含假定,认为\"绿色设计\"包含着以下内容: 不断减少的资源利用和生态载荷、可持续、可循环、再利用等等。当然,在设计和评价上,全面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在确立明确可行的评估细则、严格的评估标准,以及确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并且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检测人员和评估人员、执法人员都确实履行其职责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当然,随着社会的普遍共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应该是美好的,中国的绿色建筑也会出现重大进展。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相关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中,中国的绿色之路必然是可预期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716.html


上一篇:关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高层建筑主体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