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大学校园改扩建规划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通过分析已建成或在建中的大学校园特点,剖析现阶段我国大学校园改建、扩建规划中的有关问题,提出校园改扩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一般做法,并从指标体系、规划管理、公众参与三个方面对大学校园改扩建规划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改扩建,校园规划

一、前言

随着上世纪末以来大学校园建设高潮的退去,原有新建大学校园已经全部或部分按照\"设计蓝图\"实施。近年来,由于受到快速城市化、体制转变等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加之学校规模的扩大,既有功能的归并与调整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既有校园和原有规划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需要对原有校园规划进行调整。同时,《城乡规划法》也对校园规划建设提出法制化与制度化的新要求。校园改扩建规划并非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与新校园规划相比,其可发挥余地较小,在规划理念上有着不同的要求,既要兼顾到现实利益,又保持规划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因此,对已建成大学校园的改扩建规划进行总结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新建校园规划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般而言,校园改扩建规划有就地更新、局部扩展与异地新建三种模式。由于异地新建模式属于飞地建设,对老校区建设影响有限,故不在本文的考虑范围内。文中所指的校园改扩建规划特指就地更新与局部扩展模式。

二、已建成大学校园特点分析

中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先后师承欧美与前苏联,较之西方高校,中国校园规划建设有明显的特点:校园相对封闭,校内外界限明显,有明确的功能分区,特别是校内有大量的教工生活区,校园核心区设计多采取\"主校门-集中绿地-主楼\"的轴线对称布局等。同时,与新建校园相比,已建成大学在功能布局、建筑风貌、交通系统、景观建设等方面也有其自身特点。

1. 功能结构完整,用地相对局促。

我国许多大学校园在新建之初,一般在城市边缘自然山水条件较好地区进行选址,校园相对独立,其功能结构较为完整。随着城市的发展,校园周边用地逐渐被填充,学校沿边缘向外拓展难度较大。同时为了适应学生人数日益增长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高校步入了新的建设时期,校园用地也趋于紧张。

2. 校园风貌多元,新老肌理交织。

校园的建筑、环境风格不断受到社会背景、教育理念、规划法规、设计手法、施工技术等各方面的影响,形成了不同时间断面下的建筑肌理和风貌特征,校园景观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拼贴性特点,但见缝插针式的建设也给校园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3. 道路骨架形成,交通仍需完善。

已建成大学校园的道路体系已渐成系统,能够满足教学区、学生区、教工区、文体区等功能区片之间的联系要求。但部分校园的道路系统规划未过多考虑机动车保有量增大的影响,出现了停车场地不足,挤占绿地的现象。

4. 校园氛围浓郁,绿地相对不足。

随时间的沉淀,已建成校园的文化氛围浓厚。如北京大学的湖光塔影的优美景观,厦门大学依山傍水的历史建筑群,都体现了其特有的校园文化内涵。总体来说,相对新校园,老校园的景观尺度相对较小,绿地总量与人均绿地量相对不足,绿地系统性和层次性均不如新校园。但校园的绿地环境较为成熟,空间利用率与环境认知度都较高。

三、大学校园改扩建规划的指导思想

1. 统一规划、动态实施。

高校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校园建设始终处于渐进发展过程中,校园规划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校园建设的所有问题。故应充分考虑校园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规划中预留弹性发展空间,并定期进行校园建设评价,有计划、分步骤的按规划进行建设。

2. 新老对话、融合共生。

不少大学校园建设年代久远,有较深厚的历史内涵,形成了鲜明的校园特色,改扩建规划要特别注意校园的整体环境效应,注重新建建筑与原有校园环境的协调。由于历史原因,校园建设也存在\"见缝插针、新旧穿插\"的现象,很多建筑甚至无法满足日照、消防等基本要求,改扩建规划务必通过特殊的设计技巧使之达到相关的技术规范。

3. 符合实际、保证运行。

校园改扩建规划要特别注重实施的可行性。应尽量减少改扩建规划对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干扰,如施工噪声、扬尘等问题,保证校园的正常秩序。这是改扩建规划不同于新建校园规划建设的难点问题,需纳入规划设计范围统筹考虑。

四、 对大学校园改扩建规划的思考

1. 承接既有布局,构建弹性结构。

(1) 构建弹性发展框架。传统\"蓝图式\"校园规划方案的\"设计\"色彩较为浓重,规划方案的刚性较强,但适应性较差。学校发展遇到不可预见的因素时,校方会因为原有规划不适应需要而提出变更。故改扩建规划需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既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又兼顾现实要求,制定弹性的规划框架。

首先是规划要与地形环境相结合,摈弃过分追求平面构图的校园布局模式。图案式校园布局的平面视觉冲击力虽强,但地块的适用性和通用性较差,不规则的地块划分会造成功能布局安排不便和建筑形态混乱等问题,给改扩建规划带来不利影响。其次是要构建清晰的规划结构,使之对校园的扩展具有整体约束力,并保持既有规划概念。如采取合院式布局、组团式布局、棋盘式布局等较为\"规整均质\"的规划模式,保持校园发展的持久性和灵活性,实现大学校园空间的持续发展。最后是在校园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校园及学科的发展要求,预留有一定比例的远期用地和弹性用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718.html


上一篇:高层建筑主体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下一篇:生态建筑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