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改扩建规划之我见(3)
2. 变总平面管理为图则管理。
现阶段大学校园的规划管理,多采取总平面管理的方法。在学校需要进行建设时,规划管理部门将拟建项目与规划总平面对照,再进行行政许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直观、便于管理,不足之处是规划总平面难以适应校园分期建设、灵活发展等复杂多元的发展要求。建议变现行的规划总平面管理为规划图则管理,将校园规划纳入法定规划体系。
但若盲目套用现行\"用地—指标\"的单一控规指标模式,也难以有效进行规划管理。由于大学校园属于\"单位体制\"系统,其规模往往较大,且包含各类功能的用地单元,若套用传统的控规管理指标体系,则不能分区域表示各功能分区和不同地段的指标,也难以反映校园的真实建设情况。如容积率这一重要的指标,由于用地范围的不确定性,难以有实质上的指标控制,局部的建设强度过大也不会对整体容积率数据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建议在校园规划中,实行法定化的图则管理模式。具体措施是对一定规模的校园,结合总平面规划设计,分组团、分区域核定指标,形成量化指标值,变\"总平面管理\"为\"图则管理\",建立完善的指标系统,并划定山体保护线、水体保护线,结合城市设计设置建筑限高、沿街、沿湖界面空间开敞度等刚性要求,以便在规划、设计、管理上共同遵守。为规划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校园规划的可操作性。同时也给下阶段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预留充足的空间。
3. 鼓励师生参与校园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建议鼓励师生参与校园规划,采用问卷调查、访问、座谈、网上调查等方式请他们对校园建设提出意见。在校师生作为校园的实际使用者,有熟悉校园环境的优势,他们对校园建设有相当的热情,且文化素质高,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问卷质量相对较高。规划设计者可充分了解意图。同时他们往往会提出比较实用价值的信息与意见,为校园改扩建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六、 结 语
大学校园改扩建规划需要我们深化认识校园的场所内涵,传承和发扬校园空间内在精神,以整体城市角度,积极应对校园环境的变迁,用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进行改扩建设计,为师生创造更好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科技广场;2006年12期
3.中外建筑;2006年01期
4.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7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