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分析商务楼项目后浇带的施工技术(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 后浇带处梁、板悬臂的处理

跨过后浇带的连续梁被后浇带断开,造成这些梁在该跨出现悬臂现象。而结构设计中,这些梁是按连续梁的受力特性配筋,未考虑梁的悬臂问题。同样一些单向板或双向板出现了由四边固定支撑变为三边固定支撑,一边自由的现象,使板的受力特性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后浇带处梁、板支撑不能拆除,直至该处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4后浇带后浇混凝土浇筑

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后浇收缩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般为施工后42~62 d;后浇温度带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浇筑,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的后浇带;后浇沉降带宜在建筑物基本沉降稳定后进行。浇筑后浇带内钢筋,充分湿润施工缝不少于24 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本工程采用湿麻袋片覆盖湿润。后浇带后浇混凝土需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同时还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本工程采用普通水泥掺SDA15%、掺UEA10%,混凝土等级相应提高一级。后浇带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并在浇筑后8—12 h内开始养护28 d。本工程在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8 h就设专人覆盖湿麻袋片,并浇水养护28 d后观察混凝土表面无裂纹,效果较好。

5后浇带处的防水处理

5.1 基础底板的防水处理

本工程地下防水由两道防水组成:柔性卷材防水和抗渗混凝土C30(S12)防水层。后浇带封闭前,柔性防水已构成第一道防水的封闭整体,但后浇带处底板的防水处理需事先安排,不可遗漏。根据工程地勘报告提供资料显示,该地区近几年地下水位较低,且护坡桩施工钻孔显示当时地下水位低于槽底标高。从经济角度考虑,在施工过程中不做降水处理而采用加强垫层及保护层方案。后浇带处混凝土垫层加厚并配筋,可以防止地下水突涌现象,同时后浇带处垫层标高降低50 mm,这样处理能有效预防在清理后浇带处混凝土浇筑过程流入后浇带的混凝土浆和杂物,损伤柔性防水层而破坏整体防水,并且后浇带内杂物便于清理,尤其是后浇带内下铁钢筋上混凝土便于清理。

5.2 外墙后浇带的防水处理

本工程设计外墙柔性防水采用卷材防水层粘贴在保护墙内侧的\"外防内贴法\"施工。由于施工过程中支模加固,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振捣等影响,极易造成地下室外墙防水破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保护措施。在外墙后浇带处原50 mm厚聚苯板减为40mm厚,增加一层10mm厚的竹胶板,起到防止施工过程中损坏防水层,在不同程度起到防止水压破坏防水层的作用。

四、结束语

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少收缩应力,其施工质量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保持整体的关键。施工中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与检查,严格执行规范规定的要求,并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认真编制施工方案,精心施工,使后浇带发挥真正作用,避免出现裂缝,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最终目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123.html


上一篇:品读盖里和埃森曼建筑设计中的“唤醒”意识
下一篇:浅析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