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工地下隧洞衬砌混凝土渗水裂缝处理(4)
(7) 质量检查: 裂缝化学灌浆结束14 d后采用压水和钻孔取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孔压水: 采用单点法压水, 压力015MPa, 孔径28 mm, 孔深30 cm, 合格标准透水率q≤011 Lu。钻孔取芯: 孔径89 mm, 孔深浅于灌浆孔10 cm, 粘接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3.3打斜孔埋管法施工存在的缺点
(1) 温度裂缝走向是个曲面, 在混凝土内的走向复杂,一般从钢筋边通过, 钻孔时易碰到钢筋, 造成的\"废\"孔较多, 对原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造成损坏。
(2) 钻孔时的微细粉尘难于有效清出, 粉尘易堵塞灌浆通道, 浆液难以进入缝面, 降低化灌质量。
(3) 渗水缝中不能有效地赶水, 浆液和水混合影响环氧灌浆材料的固化; 也不能满足浆液\"从宽处往窄处灌浆最有利\"的原则; 一旦发现\"死孔\"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 施工工序较多, 施工工艺繁琐, 管容、孔容大,浪费浆材(据统计孔容占58%以上) ; 灌后的裂缝复灌量较大, 且需多次复灌, 增加了资金投入。
4 无损贴嘴法处理渗水裂缝
4.1工艺流程
注浆嘴加工→打磨→冲洗→裂缝描述→贴嘴→封缝→压风检查→灌浆→注浆嘴清除→质量检查。
4.2无损贴嘴法的工艺特点
(1)不破坏混凝土的整体性, 适合薄型结构的裂缝处理。
(2)由于从缝的表面进行打磨冲洗, 可避免微细粉尘对灌浆的影响, 从缝口进浆可灌性得到了保证。
(3)使\"以浆赶水\", 多点依序同步灌浆成为可能。
(4)贴嘴封缝、采用多点同步灌浆的无损灌浆工艺,可在不破坏混凝土结构的条件下极大地提高可灌性, 裂缝的灌入深度也能满足要求。加上使用低黏度、低收缩的化灌浆材, 达到了\"堵水、保护钢筋、恢复结构的整体性\"的效果。
(5)工艺简单、复灌率低, 节约昂贵的化学浆材, 降低了成本, 加快了施工进度。
4.3特殊情况处理
4.31渗漏点的复灌
(1)对有规律的渗漏点,即一段裂缝仍渗水,采用原施工方法进行复灌。
(2)对单独的渗漏点采用打辅助孔的方法进行复灌。先在渗漏点贴嘴、封缝,然后用冲击钻在距渗漏点10 cm沿原裂缝钻3个辅助斜孔(孔径18~20 mm,孔距10~20 cm,倾角50°,孔深25 cm) ,并预埋外径为6 mm的铜管。再用堵漏灵进行封堵埋管,在渗漏点贴嘴及封缝、辅助孔埋管及封堵完成后,其他工序按原方法进行施工。
4.32浆液配比出现问题时的处理
灌浆时如出现长时间不进浆,且浆液粘度增加,即为浆液配比出现问题。处理方法是打开机箱盖,清理两活塞杆运行系统,直至两活塞杆运行同步后,排弃部分混合液,然后重新注浆。
5复灌后仍局部渗水的处理
(1)经复灌后仍有渗水的部位采用嵌缝措施:开槽槽深×槽宽为5 cm ×5 cm,并在槽内每115 m 用电钻打一个22 mm排水孔,孔深70 cm;从孔底部埋一根铝管,在管口用堵漏灵封闭将水引出;将槽面清洗干净并尽量烘干,若无法烘干则在缝面用堵漏灵先堵水,然后涂环氧基液,再用丙乳砂浆锤填密实,并满足过流面平整度要求。
(2)嵌缝后再在表面粘贴玻璃丝布防渗,玻璃丝布宽15 cm。粘贴方法:先将缝面清理干净,均匀刷一层1438胶,再贴一层玻璃丝布,三胶二布。对于灌浆后延伸的裂缝,若渗水不大或不渗水,则直接在缝面粘贴玻璃丝布,并延伸110 m左右。
(3)待丙乳砂浆封闭7 d后封闭引水管孔。先用干塑性水泥砂浆填充并用细钢筋捣密实,离孔口5 cm时,改用预缩砂浆填充密实,对其表面涂刷环氧胶泥。
6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处理难度较大,对有渗水的裂缝处理难度更大。通过参与水工地下隧洞混凝土渗水裂缝的处理,笔者认为在处理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灌浆材料的正确选择:应选择低黏度、低收缩的环氧浆材。收缩大的材料需多次复灌,不但增加投入,而且复灌成功率小。目前采用主要是两种系列的改性环氧浆材,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缝的宽度、渗水情况及处理的结构要求,选择适宜的浆材。
(2)避免微细粉尘对化学灌浆的影响:混凝土裂缝内部极不规则,其宽度受骨料、钢筋等的影响,宽窄变化复杂,当化学浆液夹着微细粉尘在裂缝中灌入时,碰到较窄处,就会累积阻塞浆液通路。因此微细粉尘对化学灌浆的危害极大,钻孔处理工艺是无法避免粉尘影响的。
(3)从宽处往窄处灌浆最为有利,\"从上至下,从宽至窄,从一边至另一边\",这是化灌的基本原则。温度裂缝的形成最先在混凝土表面形成,随着温度应力的作用持续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在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开合度最大,从缝口进浆对灌浆质量的提高极为有利。
(4)必须保证连续稳定的灌浆压力:稳定的灌浆压力是保证浆液能否使裂缝充填饱满的关键,采用手摇泵灌浆很难做到这一点。应采用双液气压泵进行施工。
(5)有效降低外水压力:裂缝中只要有水就会增加灌浆难度,应通过打排水孔的方法来降低外水压力,或采用封闭渗水岩体的方法减少裂缝的渗水量,提高浆材的粘接强度和灌浆效果。
(6)灌浆施工中有效的排水排气:裂缝灌浆时应通过有效措施把孔中及缝面的水气排出,以提高可灌性。采用在孔中埋双管或在裂缝的缝口处埋排气嘴的方法可有效的排除裂缝中的水和气。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1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