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温砂浆外墙保温系统施工质量探讨(2)
⑸门、窗洞口侧边的细部处理。按现行节能规范要求,外墙的门、窗洞口侧边必须做保温处理,阳角处需采取防碰撞保护措施。这是从减少外墙保温系统的冷热桥部位,提高保温系统的整体有效性来考虑的。但由于保温浆料的材料性质影响,门、窗洞口的侧边保温浆料的施工与门、窗边框及结构的连接处的防渗漏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矛盾,需要从细部节点的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上予以重视并有效解决。现以目前住宅常用的断桥隔热型铝合金(带钢附框)门窗的施工为例,来说明此处的节点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首先,应确保钢附框与结构连接处的防渗漏施工是可靠的。在施工工艺上,在钢附框就位安装前,根据钢附框的安装位置来调整填缝宽度,填缝宽度容易导致填缝材料干缩开裂,过小则难以嵌填密实,都会影响防水效果。填缝宽度一般以3cm为宜,当填缝宽度不足时,应根据附框宽度在相应位置的墙体上开槽;当填缝宽度过大时,应先用细石混凝土灌缝。附框定位安装后,对填缝采用防水砂浆进行勾缝处理。勾缝是防止门窗洞口渗漏的关键,必须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两点:一是防水砂浆的配合比和水灰比的控制,避免因水灰比过大砂浆的和易性不好而产生较大的干缩开裂;二是勾缝施工操作必须认真仔细,确保嵌填密实,不留空洞和死角。填缝砂浆干硬后,可增加一道水泥基防水涂料以更好地保证防渗效果,防水涂料的涂刷宽度宜与门窗洞口侧边宽度一致(同墙体厚度)。然后方可进行洞口侧边的保温砂浆施工。其次,保温砂浆外侧的抗裂面层必须在门窗洞口处保持连续、有效。因施工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及加快施工进度方面的考虑,大面墙体与洞口侧边的保温层施工往往不是同时施工的,因此在大面积墙体抗裂面层铺贴增强网时,遇洞口位置必须预留出相应的长度,待洞口侧边保温层施工后可连续进行抗裂面层的施工,以保证洞口侧边与大墙面处的抗裂面层是连续贯通的,并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才能确保抗裂面层的整体效果。如外墙抗裂面层采用的增强网是热镀锌钢丝网,考虑到钢丝网在门窗洞口侧边转角铺贴易产生翘曲,可采用耐碱纤维网格布,与钢丝网搭接在洞口边的大面墙体上,并保证搭接宽度在20cm以上。
四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
⑴空鼓原因:外墙保温系统的各个层面之间因为施工操作工艺方面因素的影响,均可能产生不同程序的空鼓现象,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原因:基层未清理干净、未提前浇水湿润或施工时存在浮水;界面剂、面砖粘结剂等胶粘材料粘结强度不足或涂刷不到位;增强网铺贴不平整,有翘曲变形或褶皱。外墙面砖留缝宽度过小,在温度应力作用下也会造成面砖膨胀空鼓。对策:首先应在材料的选用及配合比的控制上多下功夫,进行多种材料的现场对比试验,优选最适合工程特点的材料。
⑵保温材料受潮变软引起开裂。采用保温砂浆做为外墙保温层的做法,有效避免了采取保温板材做为保温层而产生的板缝处开裂现场,但保温砂浆做为保温层不能有效控制因室内外温差引起的墙体结露,从而使保温层处于潮湿状态。若保温浆料没有良好的抗蒸汽渗透性,保温层吸水会使导热系数进一步变大,加剧结露现象。目前建筑保温材料有很大的一部分浆体保温材料会遇水软化,丧失强度,从而导致面层开裂。因此,应避免采用软化系数低于0.5的保温浆料,即经水浸泡48小时后,粘结强度丧失50%以上的材料。
⑶耐碱纤维网格布失效引起开裂。原因:玻纤网格布抗拉强度不足、耐碱强度保持率低、网格布所处的构造位置有误。对策:在网格布的选用和施工上应注意三方面:一是要选用强度好的网格布。实践证明,网格布的强度指标应同时满足:布重大于等于160g/m2,对于25mm×200mm的布条,其径向和纬向的断裂强度应大于等于625N。二是网格布耐碱强度保持率的选择。试验证明,无碱或中碱网格布在水泥砂浆中一个月左右玻璃纤维就会粉化而丧失强度,因此必须选用耐碱网格布,其耐碱强度保持率在60~80%左右。为节约成本采用无碱或中碱网格布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三是网格布构造位置的选择。网格布在抗裂层中起\"软钢筋\"的作用,能否发挥作用,其铺贴位置十分关键。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网格布位于抗裂层的中间三分之一区域内,否则在抗裂层强度增长后会因网格布未发挥应有作用而导致面层的开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2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