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桥梁施工职称论文发表连续梁综合施工技术(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c.内模采用1.5cm竹胶板与方木拼装,底板上部砼浇筑后及时用钢模扣住防止泛浆。内模纵向每75cm加设φ20mm拉筋;顶板倒角及顶板用竹胶板沿纵向平铺。采用普通钢管搭设支撑进行顶撑,纵横向间距90cm。内模下部倒角处需增加砼垫块,内模靠底板内加设同标号砼垫块,内模支架就搭设在垫块上。

  d.堵头模板:采用竹胶板,按断面尺寸挖割,孔眼必须按钢筋及预应力管道位置精确定位切割,每个预应力预留孔位要编号。

  3.1.4钢筋及波纹管安装

  a.钢筋制作、安装

  钢筋在加工厂弯制,现场绑扎。

  底模安装调试完成后,在底模上放出梁体所有腹板和横隔梁的中线和边线,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安装底板钢筋。安装前必须对底模进行彻底清扫。

  钢筋安装按底板、横隔梁、腹板、顶板的顺序进行;波纹管定位、预埋件安装要与钢筋绑扎同步进行,否则,由于普通钢筋比较密集,待钢筋绑扎完毕再进行波纹管定位、预埋件安装,功效则会大大降低。

  钢筋砼保护层采用厚4.5cm的C50高性能砼垫块,梅花型布置,数量为每平方不少于4个。因底板钢筋保护层垫块压力较大,采用加密设置垫块,确保底板砼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b.波纹管及锚垫板安装

  波纹管安装前,首先计算各个孔道每个横截面的空间坐标位值。波纹管孔道的安装时间要与钢筋绑扎保持同步,自下而上逐层逐步安装。波纹管采用U型钢筋卡予以固定,定位卡间距为直线段1.0m、曲线段0.5m,并保证管道位置正确,线形顺直。端部的锚垫板与波纹管中心应垂直,管端接头应严密,其长度为被接管道内径的5倍。

  3.2连续梁砼施工

  3.2.1机械设备配置

  2座拌和站同时供应,拌合站生产能力2×120m3+2×90m3。泵车5台;其中有1台备用;砼输送车16台;φ50振动棒12台,φ30振动棒8台,共20台。

  3.2.2砼浇筑顺序

  连续梁采用整体一次性现浇成型。总体浇注顺序:腹底板接合处→底板→腹板→顶板。连续梁主梁砼总量2535m3。采用4台泵车同时灌注(另备用一台泵车),分别在53#和54#墩两侧各布置1台泵车。由泵车对称布料、连续灌筑,按水平分层(灌筑厚度不大于300mm)、斜向分段(工艺斜度为1:4~1:5)的施工工艺左右对称灌筑。以中支点为对称线两侧对称浇筑,两中墩部位梁体同时进行。即1#泵车从53#墩向52#墩浇筑砼;2#泵车先浇注53#墩顶横隔板砼,然后向54#墩浇筑砼; 3#泵车先浇筑54#墩顶横隔板,然后向53#墩浇筑砼;4#泵车从54#墩向55#墩浇筑砼。

  3.2.3浇筑方法

  a.底板混凝土主要从两侧腹板进料,流入底板,同时加强振捣,使倒角处混凝土密实。

  b.当混凝土高度在底板两侧倒角处以上30cm处,且保证倒角处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时候,再从内模顶板预留孔对底板进行补料。并同时进行底板混凝土振捣,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捣固密实,及时对底板混凝土进行抹平、压实和表面赶光。每段底板浇注完混凝土后,及时关闭顶板预留浇注砼孔。

  c.随着底板混凝土浇注的向前推进,前段底板已浇注的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可以分层分段对称灌筑两侧腹板混凝土,此时混凝土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避免扰动腹板下半部分已接近初凝混凝土,而造成麻面或露筋。

  d.在腹板混凝土面浇注至腹板上倒角处时,浇注顶板混凝土,及时进行振捣,并进行首次抹面工作。此时,形成了底板、腹板及顶板混凝土浇注的流水作业,要求混凝土振捣工加强配合,连续施工,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砼交接面的施工,使混凝土的浇注工作整体向前推进。

  同时,在此浇注过程中,要设专人对腹板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行检查,采用小铁锤轻轻敲击模板,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是否密实(未浇注与已浇注混凝土处模板的声音不同),对不密实的部位,重新振捣,保证浇注质量。

  桥面加高平台与梁体一同浇注成型。浇注过程中,振捣人员注意预埋件的位置,当预埋件因振捣而发生偏位应及时调整其位置。

  e.混凝土的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入模温度控制在5~28℃,同时要求模板表面温度控制在5~35℃。使用前计量系统必须标定。水、水泥、外加剂的用量应准确到1%,粗、细骨料的用量应准确到2%(均以质量计)。

  在混凝土施工中应对: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模板表面温度等指标进行即时控制,以保证混凝土耐久性指标的实现。

  f.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浇筑入模时下料要均匀,注意与振捣相配合,混凝土的振捣与下料交错进行。泵管移位下料口用布袋子包裹,以防止砼散落形成顶板干灰、干渣。

  箱梁底板、腹板、顶板混凝土均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方式。随着混凝土的灌筑逐步振捣,灌筑人员应注意观察,合理操作,准确把握每次插捣范围的深度,以达到无漏振。特别是腹板根部、拐角点、支座处和锚垫板处等加强振捣,加密振点,即防止漏振又要防止过振。

  每一振点的振捣连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814.html


上一篇:公路管理评职范文浅析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下一篇:公路工程管理职称论文探析高速公路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