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论文发表刍议沥青路面处治及挖补方法(2)
二、沥青路面挖补施工技术
上述裂缝、网裂、龟裂、坑槽、沉陷、翻浆等常见病害,如果病害范围小,交通流量不大。超载不严重,可按上述常规方案进行处治。对于干线公路,超载严重路段往往形成的病害不是小范围的,而是全局性(大面积)破坏性的,就要采取挖补的方法进行处理。下面就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结构形式的挖补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供施工中作为参考:
1.挖补施工的原则
病害有多深处理多深,有多大处理多大,不留隐患。特别是沉陷大部分是由于路基或基层遭到破坏.必须挖到破坏层,如果下挖过程中,石灰土处于潮湿状态,且不是块状,说明失去承载力,必须挖去。挖好后基坑回填采用的结构形式应高于原结构形式(即老路结构形式)。开挖后坑槽能满足压路机作业的用6%水泥稳定碎石换填。用压路机压实。坑槽面积不能满足压路机作业的用C15砼换填。用振捣棒与平板振实。
2.坑槽开挖要求
所划范围一定要将病害全部包裹进去.同时所划边线要与路中心线垂直或平行。
切割:切割线型一定要直,不得出现巨齿型、弧线型等。深度尽量达到一个结构层深度(除面层外)。否则在开挖时容易挠动周围边部。引起新的破坏。
开挖:无论是用破碎锤、挖掘机或其他大型机械,其作业面要距切割边线至少50em.以免挠动边部。沿老路结构层分层开挖,以便找出结构破坏的深度范围,病害到哪个结构层挖到哪个结构层。沿切割线的周围最好用风镐、钢钎等动作小的设备施工。以免挠动边部,同时在作业时一定要使坑壁四周垂直、无松动。
3.回填施工
准备工作:坑底应清扫干净,坑壁四周及坑底应洒水湿润。各种压实机具、混合料拌和与运输按水稳碎石技术规范要求作好准备。
回填施工:每层回填厚度根据压实机械的不同,原则上虚铺不超过300mm。压实度不超过200mm,最小厚度不能小于100ram 。分层回填,先将槽底摊铺找平,以保证上面各层的结构厚度。每个坑槽的回填最好一次完成,并且不得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3-4h)。每层压实后其纵向及横向的结合部是压实的薄弱环节必须重新整平再用振动夯夯实,否则不得进行上一层的回填,最上一层的回填,严格控制预留面层厚度(一般为180~200ram)平整度,挂线整平,稳压后二次整平。每层在回填时。其四周边部注意大料不要过分集中或者将大料匀走留下细料以便四周密实不透水。
三、结束语
沥青挖补虽然是常见病害处理。但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重型交通的发展。经我们挖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挖补中寻找更先进的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团组织.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8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