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交通运输论文发表地铁站给排水系统故障分析(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1、密封面磨损造成关闭不严时,应进行修理,一般需拆下进行研磨。密封面的缺陷,撞痕、刀痕、压伤、不平、凹痕等,深度小于0.05 毫米时,可用研磨消除,深度大于0.05毫米时,应先在车床上加工,然后再研磨,不允许用锉刀或砂纸打磨等方法修理。

  2、属于操作关闭不当原因泄漏时可以缓缓反复启闭几次,直至关严为止,还不能解决问题,就应拆下进行调直修整或更换,杂质堵住阀芯时,首先应将阀门开启,排出杂物再缓缓关闭,必要可以轻轻敲打直至排出杂质。

  3、属于阀体有裂纹或压盖开裂造成泄漏的原因:一是在安装前由于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形成裂纹,安装前又未仔细检查,造成安装后泄漏,另一种原因是阀门本身是好的,由于安装时操作不当,用力过猛或受力不均造成阀体裂纹或压盖损伤。

  4、当管路系统的阀门有泄漏或关闭不严时,首先要仔细检查,分析原因,轻轻启闭几次仍不能解决时,应关闭上游的阀门,放出介质,拆下有泄漏的阀门解体检查。如经简单修理或研磨就能复原的就可以继续使用,属于本身裂纹或存在较大的缺陷的就更换新的,重新安装。

  五、水泵故障问题

  1、泵不能启动或启动负荷大,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1) 原动机或电源不正常。处理方法是检查电源和原动机情况。

  (2) 泵卡住。处理方法是用手盘动联轴器检查,必要时解体检查,消除动静部分故障。

  (3) 填料压得太紧。处理方法是放松填料。

  (4) 排出阀未关。处理方法是关闭排出阀,重新启动。

  (5) 平衡管不通畅。处理方法是疏通平衡管。

  (5)2、泵不排液,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1) 灌泵不足(或泵内气体未排完)。处理方法是重新灌泵。

  (2) 泵转向不对。处理方法是检查旋转方向。

  (3) 泵转速太低。处理方法是检查转速,提高转速。

  (4) 滤网堵塞,底阀不灵。处理方法是检查滤网,消除杂物。

  (5) 吸上高度太高,或吸液槽出现真空。处理方法是减低吸上高度;检查吸液槽压力。

  3、泵振动或异常声响,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1)振动频率为0~40%工作转速。过大的轴承间隙,轴瓦松动,油内有杂质,油质(粘度、温度)不良,因空气或工艺液体使油起泡,润滑不良,轴承损坏。处理方法是检查后,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轴承间隙,清除油中杂质,更换新油。

  (2)振动频率为60%~100%工作转速。密封间隙过大,护圈松动,密封磨损。处理方法是检查、调整或更换密封。

  (3)振动频率为2倍工作转速。不对中,联轴器松动,密封装置摩擦,壳体变形,轴承损坏,支承共振,推力轴承损坏,轴弯曲,不良的配合。处理方法是检查,采取相应措施,修理、调整或更换。

  (4)振动频率为n倍工作转速。压力脉动,不对中心,壳体变形,密封摩擦,支座或基础共振,管路、机器共振,处理方法是检查,采取相应措施,修理、调整或更换,加固基础或管路。

  (5)振动频率非常高。轴磨擦,密封、轴承、不精密、轴承抖动,不良的收缩配合等。处理方法同检查,采取相应措施,修理、调整或更换。

  4、 污水泵叶轮受破坏,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污水泵主要用于输送地铁站污水,

  (1)叶片打断

  重要是因为泵内卡有固体。打在固体块上或被固体卡住而使叶片折断。铁站乘客买票多数使用硬币,上卫生间时,硬币掉落到大便器的现象时有发生,硬币流进污水就会破坏污水泵叶轮,使泵不能正常工作,从而造成排污不畅。损坏了叶片的叶轮应及时调换。

  (2)叶片裂纹

  个别均产生在叶片根部。大半属于疲劳裂纹。应进行改换,也有的由于叶片跟轮毅尺寸相差迥异而引起的锻造裂纹。发生裂纹的叶轮。免得叶片折断,造成事变。

  (3)叶片的磨蚀

  由于输送有腐化性的气、液而遭遇腐蚀。与叶轮名义摩擦而损坏,或者液环中含有固体杂质。或者由于汽蚀景象而损坏的叶轮,重大的应予以更换,假如损坏不严峻,可采取补焊法进行修理。补焊时可将叶轮加热到600℃,然落后行补焊。补焊后的叶枪尺寸增大,须用锉刀或在车床上加工至本来的尺寸,否则会影响原有机能。

  结束语

  地铁给排水系统的可靠性是地铁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它使各系统都能正常、安全、高效地投入运行,对车辆的正常运行、乘客的方便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重视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旦出现故障,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天奎,张德林,黄巧霞.给水管道腐蚀现象原因分析及预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03).

  [2]吴综泽.浅谈地铁站给排水施工中防渗漏做法[J].中华民居,2007(28).

  [3]周俊,张衡.地铁站给排水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2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866.html


上一篇:公路工程评职论文边坡破坏因素及动态设计
下一篇:交通运输评职论文轨道交通供电的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