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工程施工缺少规范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应的配套标准规范和技术标准规范。我国现有的施工规范无法适应智能建筑施工的需要,从而造成施工的不合理,以至于整个智能建筑整体水平较低。

正因为缺少相应的规范,建筑的规划、施工往往是由开发商说了算,而有关部门对工程的验收也只是仅限于工程质量的验证,对于智能建筑体现的多功能服务没有系统、全面的进行专业化的评判与验收。据中国建筑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目前的大多数智能建筑都没能够实现其智能的功能,人们的满意度较低。

(三)系统集成商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良莠不齐

近年来,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我国的房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但是,房地产仍然是我国的主要产业。智能建筑的建设是房地产实现瓶颈突破的一种手段,可是有些开发商却只是重视眼前利益,打着智能建筑的名义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

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水平较低是智能建筑发展的障碍之一。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对智能系统的调试、应用和管理。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系统集成技术商大多数是外商,民族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发出一套智能建筑系统的集成产品,在我国智能建筑市场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国外的几家公司。同时,各个系统集成商的价值理念和职业道德素质都有所不同,致力于我国智能建筑研发的集成商少之又少。

(四)重建筑轻管理

重建筑轻管理主要体现在物业管理上,物业的微博利润使得大多数物业管理不愿多投入,也有无法接受和吸收智能化管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以致于不少物业公司辞退高技术专业管理人员以弥补财政开支的不足。此外智能建筑的设备设施的运行周期较长,其运行和管理的费用相对较高,有的智能化设施的管理费用比其本身的费用还高。

对于智能建筑而言,不管是\"建筑\"还是\"管理\"都同等重要。不能只是做到\"硬件\"的建设而忽略\"软件\"的建设和使用。相信再好的系统和功能也需要有人来进行管理,进行维护,实现其功能。另外,再好的设备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进行操作,又怎么能够体现其优越性呢?因此,建设智能建筑不能够顾首不顾尾,只管建设而不管维护与管理,并且智能建筑的智能特点也只有在后期的运行中才能够得到有效体现。

(五)环保节能及生态保护方面重视不够

生态、环保、智能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但是,我国智能建筑过多的注重对智能的建设而忽略了生态和环保。智能建筑是多个行业的结合体,它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自动化、通讯、空调、土建行业的综合体,也关系着环保和生态。近年来,国际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已经转向生态和环保,然而我国仍旧停留在功能的建设上,没有将\"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目前,我国正处于房屋建筑的高峰时期,建筑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城乡建筑竣工面积达20.3亿平方米(其中城镇12.7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新竣工的建筑中,节能建筑面积不到1亿平方米,尚不足竣工建筑的5%。时至今日,我国城乡约有建筑40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约140亿平方米),只有3.2亿平方米房屋是节能建筑,不到全国现有建筑的1%。现阶段,我国生态、环保、节能、智能建筑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作为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发展智能建筑,任重而道远。

三、结语

智能建筑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十分迫切,它在我国更具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因此,仅以此文肤浅之见,将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之一斑,呈现给关注我国智能建筑研发、建设的同行们,共同商榷、探寻智能建筑之发展。

参考文献:

[1]寿太云.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展望[J].建筑学报,2007.

[2]珠兴产.有关智能建筑的现状及未来[J]现代经济信息,2010.

[3]陶林.智能建筑市场浅谈[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985.html


上一篇:水上临时栈桥施工方法浅谈
下一篇:桥梁抗震实验方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