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9 拉毛

为确保水泥混凝土面板与后期的沥青面板有效粘结,水泥混凝土面板表面须进行拉毛处理,拉毛时间为混凝土初凝时。根据施工要求,采用专业刻痕滚轮压痕,滚痕深度控制在0.8~1.2mm。

2.10 接缝施工

2.10.1 纵缝拉杆施工

在面板振实过程中,及时安装纵缝拉杆。采用固定模板施工时,应在振实过程中,从侧模预留孔中手工插入拉杆。拉杆安装要求牢固、水平、居中、并与接缝垂直,按设计要求涂防锈涂料。

2.10.2 横向缩缝施工

根据重交通、特重交通施工要求,横向缩缝为假缝加传力杆型,每5m一道,传力杆位于缩缝的中部位置,为确保传力杆的位置和间距,加工简易支架,将传力杆按照设计要求间距均匀置于支架上,浇筑到传力杆位置时先使用手持振动棒振实传力杆高度以下的混凝土,然后在摊铺上层混凝土。传力杆按照设计要求涂防锈涂料,同时在面板上做好传力杆位置标记,以保证横向切缝位置准确。

2.10.3 横向施工缝施工

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分钟时,设置横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加传力杆,施工缝传力杆通过端头模板预留槽眼进行固定。

2.10.4 胀缝施工

阳曲1号隧道进出口应按要求设置胀缝,结合洞内衬砌沉降缝设置。胀缝应设置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施工,预先加工,安装和固定胀缝钢筋支架,采用人工手持振动棒振实胀缝板两侧混凝土后摊铺。在混凝土未硬化时,剔除胀缝板上部混凝土,嵌入(20~25)mm×20mm的木条,整平表面。胀缝板应连续贯通整个路面面板。

2.11 切缝

按照施工要求及时切缝。切缝过早,由于强度不足容易造成切缝位置缺边掉角,影响切缝处混凝土质量;切缝太晚,混凝土收缩变形容易发生裂纹及断板现象。切缝必须根据水泥凝结时间、外加剂类型及施工气候条件等因素通过实践确定。我项目通过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5~10Mpa来大致掌握。切缝前先用墨线标出切缝位置,横向切缝与中线垂直,纵向切缝与路线平行。采用切缝机进行,切缝深度为3~5mm,宽度为3mm,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切缝完成后,立即将切缝冲洗干净,并恢复路面的养生。

2.12 养生

由于隧道内温度变化不明显,温度适宜,一般在面板拉毛2小时、表面具有一定强度后立即覆盖进行保湿养生,并及时洒水。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保湿养生天数宜为14~21d,高温天气不少于14d,低温天气不少于21d。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最短养生时间不宜少于28d。混凝土养生初期,严禁人、畜、车俩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40%后,行人方可通行。面板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2.13 灌缝

混凝土面板养生期满后,及时灌缝。灌缝前先采用切缝机清除接缝中的杂物,再使用压力水和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的尘土及其他染污,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确保缝壁上口无灰尘。根据设计要求,接缝填缝料采用橡胶沥青类等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胀缝接缝板可采用沥青纤维类或橡胶泡沫板,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填缝必须饱满、均匀、厚度一致并连续贯通,填缝料不得缺失、开裂、渗水等现象。在灌缝料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3 混凝土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 混凝土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面板施工质量关键在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从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坍落度控制、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及养生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层层把关,做精做细,确保混凝土质量。

3.2 面板厚度控制

为保证水泥混凝土面板厚度,必须重视基层施工标高控制,同时在面板施工前必须对模板位置、标高进行精确校核。

3.3 传力杆、拉杆施工控制

传力杆、拉杆施工时保证位置准确,在振捣过程中牢固不偏位,按照设计要求涂防锈涂料。

3.4 养生

重视养生工作,防止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纹及断板现象,安排专人负责养生工作,保证混凝土养护时间。混凝土刻纹、切缝、灌缝等施工应把握好施工时间, 不能影响混凝土结构。路面混凝土必须达到合格强度( 28 d 强度) 后方可开通。

4 结语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隧道也越来越多。阳曲1号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对三辊轴机组施工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完善;通过现场施工经验,我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也有了新的认识。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通过道路建设者及研究者的不断探索,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 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山西省界平定至阳曲段两阶段施工设计,2010.0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047.html


上一篇:关于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
下一篇:分析调研南京市白下区的公共交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