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通过教具设计与制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教育技术: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份量。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构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

3、坚持工学结合、课堂模拟企业生产培养模式。积极推进理论实践结合,加强实践环节

以我院独有的与专业相关社团组织:\"现代制造协会\"成员为主力骨干,在09级全员机制、模具专业中推广。

(二)以增强动手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组织教师深入研究的分析:一是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分析,二是应用型人才规格需求的分析,三是受教育者的需求分析。具体做法是:

1、针对制造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分解,将其中基本性知识和技能确定为核心技能,设计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2、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为专业方向性课程模块。

3、多个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组合成一个专业及专业化方向的课程体系。

(三)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按照学校改革与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想,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本着\"实验、实训、实用\"的原则,始终将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的、设施完备、设计合理先进、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作为专业建设的大事来抓,补充设备扩充完善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

2、校企实训条件的建设。

积极寻找校企合作达到校企双赢的机会,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成立学院、企业、领导、教授、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内容、学时安排和教学大纲等,采取校企产学协作一体的方式,共建实习基地,选择有利职业环境,开展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为专职教师直接指导工作;

(1)发挥工科专业办学及校企公司实力强的优势,将课堂建在校内企业,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教学实训基地,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及将来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方式将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2)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课程中引入加工生产现场,实地讲述零部件加工线路和工艺流程,聘请业务骨干指导实践教学。

(3)吸纳实践课参与课程建设,通过专业能力分析、市场调研,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专家研讨会,编制专业能力分析图表,将岗位标准、专业技能要求标准有机结合,确定教学内容,重新修订完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合作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从而构建基于实用型能力培养,专业综合包括实践课程新体系。

(4)以校内实习基地为平台,学生在岗实习2-4个周,由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通过制作过程中,让学生实行综合学习;模具抽象化的形状,通过加工成型实体化;由不懂加工工艺,通过实践对步骤总结和提炼得出结论;解决了加工工艺和工艺文件制订。

其间,充分发挥以我院独具特色的专业社团组织,现代制造协会兴趣小组为主,分成各个小组为单位展开;锻炼了学生自控和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同时,让教师通过接合理论课堂教学,采用所生产加工的教具辅助理论教学;两门课程内容互相支持、相互映正,模具模型加工很好解释机制工艺许多问题,机制模型制造时,解决了许多模具成型方面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新的改革举措,这次教改实验,也是我院教学改革实践中,作出的一次重要实践探索;特别是如何促进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使用,在通过做了实践探索尝试后,并获得出一些宝贵经验;将有利于未来工作和学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 课程领导研究述评 [J]教育学报2006.2(3)

[2].刘理 韦成龙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动力机制问题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3].于传海 《转型期的多元化人才成长教育探析》/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jishulw/2907.html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整体大德育课程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