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培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从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的内涵入手,在剖析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村官; 创业能力
Abstract: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 business ability, and is thoroughly apply the party congress spirit, to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has great realistic meaning and profou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 pioneering capacity of the connotation, on the analysi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ioneering work ability is not presented, based o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in an effective wa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Village officer; Career ability
中图分类号:B8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的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我国也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目前大学生创业的能力比较缺乏,创业成功还有待于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砺。因此,如何开展创业能力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创业能力的内涵
(一)创业能力一词的由来
创业能力一词,是在1989年亚太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与华裔专家朱小奇研究后确定的,王一兵译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1989年11月底到12月初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针对未来人才素质,埃利雅德博士介绍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关于\"三本教育护照\"的讨论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和观察员的浓厚兴趣,并最终写进了会议报告。\"三本教育护照\"的概念是柯林·博尔在1988年向经合组织提交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并引起了热烈讨论。他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学习和掌握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护照\"则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过去人们往往重视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而忽视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如果一个人缺乏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学术的和职业方面的潜力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亚太会议报告还指出:\"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要求培养思维、规划、合作、交流、组织、解决问题、跟踪和评估的能力。\"[1]1989年12月中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泰国曼谷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的革新教育规划会议\"。会议报告提出了创业能力的概念框架和开发创业能力的策略,并制定了实施这一项目的地区行动计划。1991年1月,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与革新教育\"研讨会。会上进一步对创业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在现行课程中渗透创业能力教育的课程模式和评价模式。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了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大会,会议强调要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并认为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
(二)创业能力的定义
创业能力是指目标人口为了能从事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应具备的一系列心理特征。这里讲的开拓性活动可以是经济领域的,也可以是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创办事业或经济实体的活动,这些活动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有较大的风险性;二是有一定的创新性;三是有强烈的实践性。创业能力从大的范围来讲,是指人们在各行各业中创立新事业开拓新领域的实践活动;从小的范围来讲,则是指人们创办小企业的实践活动。人的每一种能力都是人的生命力的显现,而创业能力是人的生命力的综合表现,更是生命力的一种高级体现。它要融合自我生命的多种能量,将自己的理想(梦想)千方百计变为现实。具有创业能力的人具有一种强烈的\"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和\"实践\"导向,还具有一种强烈的\"产品\"导向,需要将自己或他人的创意或点子转化成产品,通过产品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同时也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获得快乐成功的生命体验。这里所说的产品,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产品,可以是无形的精神产品,也可以是服务性的产品,如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2]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不足的具体体现
(一)国家的政策、体制不完善,创业扶持不足
大学生村官属新生事物,对于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一个什么样角色的问题,在现有的政策制度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定位不明确,既不是村民,也不是党政领导干部,这导致了他们身份的尴尬,高不成低不就。另外,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能否创办、领办私营企业,应当鼓励还是限制等问题,也没有现成规章制度可遵循,容易导致基层组织对大学生村官使用的随意性和培养管理的无序性,严重者会陷入僵化局面。虽然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县里也出台了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具体措施,但从总体上讲,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一是扶持政策尚欠细化。许多大学生\"村官\"认为县里出台的扶持政策总体上比较笼统,希望在费用减免、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明确细化。二是创业精力尚难保证。大学生\"村官\"大部分时间在乡村工作,而创业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在创业援助政策中,虽然允许大学生\"村官\"占用一定工作时间用于创业,但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难以保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便于对其进行规范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jishulw/29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