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悠悠期刊网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高校课堂双主体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4-10-17   |  所属分类:教育技术: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接受性学习。现代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学习者置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或高级伙伴,引导、促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

  关键词:悠悠期刊网,现代教育技术,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是采取班级授课制,教师讲授则采用经院式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接受性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其缺陷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网络信息技术开始广泛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随着高校招生扩大、高校课程改革,课时量和课程容量的矛盾日渐凸显,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于是采取另一种灌输的方式,以制作课件来代替课堂板书,课堂教学成了课件展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得不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现代教学模式的探索重视不够。

  现代教学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型。它包含理论基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诸要素。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又主要指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现代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学习者居于中心地位,教育信息通过教育媒介传递给学生,学生再将教育信息内化为知识和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合作者或高级伙伴,引导、促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构建主义理论是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基础和指导

  建构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认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以及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是学习者“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从而试图不断地协调、建构(即平衡)的过程。”[1]

  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人的心理发展主要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他将心理机能分为两种: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他认为,一切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如观察、随意注意、抽象思维、高级情感等,都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形成的,主动建构是“社会性的”,而非纯个人的。

  布鲁纳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就是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他非常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原理或规则。他认为这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好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创造精神。

  许多认知心理学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如奈瑟就将认知心理学界定为感觉信息凭其得以转换、缩减、合成、储存、恢复和使用的所有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必须与他人共同协商并达成一致。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新课程评价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主动参与者,及时地评价教学活动。

  二、现代信息技术是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支撑和平台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习环境对学习者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影响着高校教学改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基于因特网的教育网络的发展为实现构建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计算机网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交互性、资源共享性、多媒体化的信息、突破线形限制的超链接方式等特征。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能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学习的需求,网络环境的交互性、即时性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平等对话和充分交流成为可能。

  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师、学生、媒体三者缺一不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资料构建知识,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信息搜集、加工、整合的能力。教师和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媒体进行教与学的活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jishulw/8175.html


上一篇:中小学教育之教师在创新智能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下一篇:中国核心期刊目录探索高中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