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经济管理论文美国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中国经济?(5)

发布时间:2016-04-26   |  所属分类:经济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第四,汇率通过人民币利率影响出口。金融危机之前,利率和出口相互影响;危机之后,该影响不再显著。对D(Ckzs)与Llgy进行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Llgy不是D(Ckzs)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假设;在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D(Ckzs)不是Llgy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假设。以D(Ckzs)和Llgy为内生变量建立VAR模型,滞后期选择1,脉冲响应函数显示,若给Llgy一个正向冲击,D(Ckzs)在未来受到负向影响,即提高利率,则出口增长速度放缓。

第五,汇率不仅影响国内价格水平,而且通过国内价格影响利率。首先,人民币汇率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D(Mm)和Gj关系进行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D(Mm)不是Gj变化的原因假设。可见,虽然汇率对出口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但是汇率可以通过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间接影响出口。其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利率影响显著。对D(Jm)与Llgy关系进行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D(Jm)不是 Llgy变动原因的假设;金融危机前,工业品出厂价格对利率有显著影响。对Gj与Llgy进行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结果表明,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Gj不是Llgy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假设。最后,汇率和出口价格相互影响。对D(Mm)和Cj进行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D(Mm)不是 Cj变动原因假设;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Cj不是D(Mm)变动原因假设。   第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进口相互影响。对D(Mm)和Jj进行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D(Mm)不是Jj变动原因假设;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拒绝Jj不是D(Mm)变动原因假设。

七、结论和政策建议

1.要素管制媒介假设成立

转轨中的中国经济由于对生产要素的高度管制,导致要素市场扭曲;与国际市场比较,较低的生产成本与高额的投资超预期回报导致全球资本涌入中国。国内要素价格管制是美元影响中国经济的关键结点。因此,在转型条件下,能源资源要素价格管制是美国货币政策国际传导的重要媒介,具体结论是:美国货币供应量对中国物价水平、利率、进出口影响显著,媒介主要是发电量产量、出口价格等。金融危机之后,发电量的媒介作用不再显著;汇率对进口、利率、国内物价水平影响显著,对中国出口额、美元供给无显著影响,人民币升值对解决贸易失衡问题能力有限;美国货币供应量和汇率之间相互影响都不显著,汇率却通过利率影响经济和货币供给。如果人民币升值,则利率上涨,美元供给更多,出口增长,美国对人民币升值施加更大压力。若此循环再继续下去,中国经济将面临通货膨胀、利率上涨、投机资本继续涌入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危害中国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中国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稳定,影响外汇储备。

2.非货币政策效果更好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货币供应量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其对发电量影响不再显著。这主要得益于危机后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中央政府对能源资源型行业恰当的宏观调控、关税资源税改革等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今后,在如何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减少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上,中国货币政策作用有限,而非货币政策效果明显。具体措施包括:通过电价优惠清理措施和结构性信贷政策提高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出口企业成本;继续采用灵活的关税等对外调控措施,调控出口价格;增强企业出口产品定价能力;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利用市场主动调控汇率。汇率是货币价格,利率是资本要素价格,两者服从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一方不能被另一方过多牵制。最终通过利率、汇率、资源价格体系相互作用,把国民财富留在国内;通过实施自主货币政策,争取公平的国际经济环境。

3.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掌握调控主动权,进行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电力价格宏观调控能力,继续推进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通过电价结构改革继续推进经济结构和出口结构调整,使宏观调控从满足电力供给到抑制不合理需求转变。

推荐期刊:《世界华商经济年鉴》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中文经济类重点核心期刊,国际大16开彩色印刷。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jixuelw/17454.html


上一篇:经济法论文区分宅基地房屋买卖与小产权房买卖
下一篇:中小型企业如何从汽车市场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