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发动机论文我国车用发动机技术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3)

发布时间:2016-03-09   |  所属分类:机械: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与国外先进水平比,国内汽车测试技术与设备仍还存在较大问题。汽车测试设备的性能、精度和质量水平还较低,可靠性较差,软件控制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国内汽车发动机厂用于产品开发的测试技术和设备普遍依赖进口。要改变国内汽车测试技术与设备落后现状,除国家给予自主企业一定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外,企业也应在发动机自主研发上多下功夫,因自主开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进行试验研究,要有相应的试验设备和测试设备,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将带动测试设备更新上台阶,这是相辅相成的。自主整车及发动机企业,应加快开发高技术含量的测试技术与设备,克服产品和技术依赖进口的现状,增强国家竞争力。

3 提高我国车用发动机核心技术的解决措施。

3. 1 以电控技术为突破口加快自主研发。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汽油机企业已熟练掌握了四气门、无声链条传动、液压挺杆、铝合金气缸体、塑料进气歧管、汽油机增压、可变配气相位、燃烧过程控制等先进技术[4],使这些原本只在合资品牌的高端产品中才采用的技术成为国内新投放发动机的主流技术。另外,可变气门升程、可变进气歧管、汽油机缸内直喷、两级增压等先进技术也开始在自主品牌汽油机中应用,有的已开始市场化。在柴油机市场,我们与国外产品相比仍具有一定优势。这得益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我国原有柴油机使用车辆大多是自主品牌,二是我国柴油车使用车辆的舒适性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国外公司与中国企业竞争不占优势。

目前国内柴油电控系统主要有共轨电喷系统、电控单体泵、电控泵喷嘴等,和国外先进技术比,虽然国内企业还不具备对等的实力,但发展势头良好,如江苏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研发的共轨系统已在无锡公交车上使用,电控共轨柴油喷射、电控泵喷嘴、多气门、涡轮增压中冷、尾气净化技术、燃烧过程控制等主流技术已被玉柴、锡柴、潍柴等国内各大商用车柴油机企业所掌握,国内商用柴油车企业在加快技术升级的同时,积极加强和国外柴油机企业合资合作的动向,提升了产品的技术水平。

3. 2 建立外资合作共用开发平台。

面对合资车型先进发动机带来的出色性能,很多自主品牌企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纷纷开始自主研发高性能发动机,但自主品牌在高性能发动机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技术积累和开发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采取的办法是与国外一些发动机技术公司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全新的高性能发动机,比如奇瑞和江淮分别与奥地利 AVL 李斯特内燃机及测试设备公司合作,长安和华晨与德国 FEV 公司合作,力帆与英国 RIARDO 公司合作,华泰与意大利VM 公司合作,长丰猎豹与菲亚特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等,我国柴油机发动机产品技术来源见表

目前已经投产的有奇瑞、长安、华晨等自主品牌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甚至超过了很多合资车型。不过参数的好坏并不能完全体现发动机的性能,后期的调校、匹配也很关键。在这方面,自主品牌同样没有太多经验,有些合作开发的新发动机参数指标非常突出,但实际表现却并不出色,这主要是因为匹配不合理导致的,可见在调校、匹配方面还需要一个积累和完善的过程。这种开发模式能够以较先进的技术和性能提高车型的竞争力,也可以在合作过程中积累到更多开发经验,为以后独立开发新产品打下基础。

3. 3 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整合内燃机优势产业资源以及大学、研究所等创新资源,以研究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油耗法规和降低排放 CO2为目的,开展以高效清洁燃烧技术、控制技术、高功率密度与爆燃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燃油喷射系统、增压器、后处理器等产业发展瓶颈。同时,实施技术转移,加速关键共性技术科技成果商业化运用,提高我国节能环保内燃机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成果的辐射能力,推动我国节能环保内燃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4 结论。

汽车发动机决定了汽车的质量,是汽车的核心。

打造优良的汽车发动机成了提升汽车质量品牌的关键。国内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专业的发动机制造企业都在加大研发力度,以求在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发动机发展到今天,应该说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纵观它的成长历史,几乎是在它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三角的斗争中度过,但是它依然那么执着,依然在不断地吸收新技术。在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汽车尾气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的形势下,未来车用发动机的发展关键是提高能量利用率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参考文献.

1 谢程宁,苏丽萍,宁智。 车用柴油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山东内燃机,2005( 3) : 1 ~5

2 蒋德明,陈长佑,杨嘉林,等。 高等车用内燃机原理[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 张俊红,李志刚,王铁宁。 车用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回顾、现状及展望[J]。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7( 1) : 66 ~69

4 田晋跃。 现代汽车新技术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收稿日期: 2012 -04 -0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xielw/17171.html


上一篇:机械工程论文变频器在工业锅炉给水系统上的应用
下一篇:机械工程师论文智能决策支持下设备维护RP系统的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