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医药论文发表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6-01-27   |  所属分类:康复医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这篇医药论文发表了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模式的探讨,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医学问题,有效的止痛治疗是WHO癌症综合规划中的四项重点之一。论文研究了药学监护模式应用到癌痛患者中,探讨其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医药论文发表

关键词:医药论文发表,药学监护模式

[摘要] 目的 探讨癌痛患者药学监护的模式与效果。 方法 采用WHO合理用药调研方法,通过了解和分析癌痛患者药物治疗的情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药物治疗建议,制订个体化药学监护计划,实施全程药学监护。 结果 50例癌痛患者的疼痛评分(NRS)由(4.9±1.6)分降低为(1.7±0.7),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50例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药学监护前相比有显著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药物不良反应改善。 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控制,可减轻患者癌痛,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药物不良反应。

据WHO统计[1],全球每年新发癌症患者1000余万,每年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新诊断的癌症患者约25%出现疼痛,接受治疗的50%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70%的晚期癌症患者认为癌痛是主要症状,30%具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目前我国年均癌症新发患者数为180万~200万,其中80%的患者经受着轻到重度疼痛的煎熬。WHO推进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取得很大成效,但对于三阶梯止痛用药,如何既安全又有效则是临床药学工作中的重点。临床开展规范化的疼痛治疗,不但需要医生、护士的努力,更需要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在此背景下,临床药师参与团队医疗,组成“癌痛治疗小组”,从而减轻患者癌痛治疗已成为必然趋势[2],是对癌痛控制工作的有效补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4~11月纳入50例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高要市人民医院,其中女24例,男26例,年龄48~72岁,平均(60±12)岁,中位年龄61岁,TNM分期,Ⅱ期8例,Ⅲ期25例,Ⅳ期17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肺癌21例,肝癌9例,鼻咽癌3例,胰腺癌3例,肠癌2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2例,胆管癌1例,卵巢癌1例,宫颈癌1例,前列腺癌1例,肾癌1例,胃喷门癌1例,舌鳞状细胞癌1例,多发转移瘤1例。患者疼痛的原因主要为骨转移引起,其次为肿瘤局部侵犯或压迫周围组织、神经。疼痛主要表现为隐痛、压痛、胀痛、针刺痛、牵扯痛、压迫痛、叩击痛、电击样痛。

1.2 技术指标

1.2.1 疼痛程度评分标准 采用2010年版《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3]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数字分级法(NR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见图1。

1.2.2 疼痛缓解程度标准 根据NRS评分,采用加权计算的方法统计疼痛程度减轻百分数,参照疼痛缓解度的五级分类法评定。见表1。

1.2.3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采用WHO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标准,即5分法。正常活动评为0分;症状轻,生活自在,能从事轻体力活动评1分;能耐受肿瘤的症状,生活自理,但白天卧床时间不超过50%评2分;症状严重,白天卧床时间超过50%,但还能起床站立,部分生活能够自理评3分;病重卧床不起评4分;死亡评5分。PS评分一般要求不大于2分,才考虑化疗。若干预后,PS评分下降,则生活质量改善;PS提高,则生活质量降低;PS不变,则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

1.2.4 药物依从性判断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①你忘记过服药吗?②你有时不注意服药吗?③当你感到症状好转时,会停止服药吗?④当你服药感到症状更严重时,你会停止服药吗?以上4个问题回答均为否定时,表示依从性好,否则依从性差。该方法有学者用在验证评价癌痛患者使用止痛药依从性的效果[4]。

1.2.5 药品不良反应改善标准 参照《美国癌症研究所常规毒性判定标准》[5]。①排便次数<3次/周;②大便呈块状或硬结;③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具备以上3项中至少1项,即诊断为便秘。显效:排便不费力,大便为1次/d,大便性状正常(表现为成型软便,无硬结);有效:大便每周3次以上,大便性状由硬块改变为软便;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3 药学监护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将50例癌痛患者纳入以疼痛为主诉的中晚期癌症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2010年版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及相关文献方法,采用WHO合理用药调研方法[6],通过了解和分析癌痛患者药物治疗的情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药物治疗建议,制订个体化药学监护计划,实施全程药学监护,其流程如下:

1.3.1 检查――基础调查 对本研究的对象开展药学监护前后的评估,记录5项指标(包括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对比药学监护前后的变化。

1.3.2 诊断――发现和分析不合理用药问题 分析基础调研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改进之处,并将干预后的调研结果与基础比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kangfuyixuelw/16946.html


上一篇:医学核心论文发表肿瘤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现状及思考
下一篇:医疗器械论文传感器在医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