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历史研究之看五代里的三大状元(3)

发布时间:2015-07-03   |  所属分类:历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他勤于著述,在南唐时即有《江南登科记》、《唐孝弟录》15卷、《孝弟录》20卷。

  在知陵州任上,因献《金明池赋》召为三馆(史馆、怡文馆、集贤院)编修。雍熙三年(986年)又献所著《贡举事》30卷、《登科记》30卷、《题解》20卷、《唐登科文选》50卷、《孝弟录》20卷、《续卓异记》3卷,太宗颇嘉赏他这种勤奋精神,迁著作郎、直史馆。继转太常博士,知舒州(治今安徽潜山县),迁水部员外郎。淳化四年(993年),知黄州(治今湖北黄州市),又献《广孝传》50卷、《总仙记》141卷,太宗诏密阁誊写进呈。

  真宗咸平元年(998年),迁职方员外郎。再献《广孝新书》50卷、《上清文苑》40卷。人讥其好著述,博而寡要。出知商州(治今陕西商县)。以年老多病,分司西京(今河南洛阳市)。旋即,仍复旧职, 出掌西京磨勘司,赐金紫。他在西京一呆多年,颇欣赏其山水之胜,遂定居于彼,倘佯于亭榭竹树间,甚感优游自得。景德四年(1007年)卒,享年78岁。

  乐史夺魁时33岁。虽然一辈子没有做过像样的官,但他在那个动荡不安年代,能潜心著述,留下了等身的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不少财富,其执着精神是极为可嘉的。

  其200卷的地理巨著《太平寰宇记》,为著名的地理总志,历述北宋初期各州、军的地理沿革及户口、人物、土产、风俗、古迹等,对宋以前周边各少数民族及与中国有往来的海外诸国亦多所记叙,资料翔实、考证精核,为后世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之一,历来受到重视。《中国方志大辞典》称:该著为“著名的地理总志。新增姓氏、人物、艺文、土产等项,其体例为后来方志所沿用。所载唐以前地志佚文,可补史籍缺略,所记宋代史实,是研究宋史的珍贵资料。”“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书而大变”,对后世方志著述影响十分深远,因此,它被《辞源》列为词条。《中国地方志辞典》、《中国方志大辞典》都视之为杰出的方志学家。

  他还是宋代传奇的代表作家。所著有《杨太真外传》2卷、《绿珠传》1卷,为日渐衰落的宋代传奇增添了亮色。

  掌故类的《广卓异记》20卷,被《四库全书》收入《子部·小说家类》,纪昀《提要》虽批评它“博而寡要”,却也肯定它“其用力不可谓不勤”。

  《中国丛书综录》载有所著《柘枝谱》1卷,属《艺术类·舞门》。

  其它见于载籍的还有:《宋齐丘文传》13卷、《李白别集》10卷、《颜商实录》20卷、《坐知天下记》40卷、《总记传》130卷、《诸仙传》25卷、《神仙宫殿窟宅记》10卷、《杏园集》10卷、《掌上华夷园》1卷。

  另有传记小说《许迈传》、《滕王外传》各1卷,今已不传。

  以上所列共27种,948卷。自夺魁到78岁去世,45年间,平均每年写书21.07卷!这是需要毅力的,因此,其名被列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历史人物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大型工具书中。

  而且,从书名来看,其涉及面颇广,计有:地理、历史、人物、小说、散文、戏剧、舞蹈、伦理、建筑、神话传说等10大类。尽管不是所有的书都有价值,但他这种勤奋精神令人不得不佩服。

  也许,作为学者型、作家型状元,丰硕的著述与亨通的官运不可兼得。乐史选择了前者,应该说,从人生的价值着眼,这种选择是明智的。他没有追求世俗的荣华,而追求的是著书立说,为大千世界留下一笔精神遗产。正因为这种选择的明智,才使他垂名后世、死而不朽。也正因为他著作等身,不少典籍载有这样一种传说:他母亲生下他之前,曾梦见一个异人送她一颗五色珠。古人以五色珠代表文采,所以乐史长大之后便勤奋好学且文才出众。

  这3位状元不仅是五代状元中的佼佼者,就是跟其它各个朝代的名状元相比亦毫不逊色。

  注释

  ①其中,中原5朝47人;南唐19人;吴约15人、前蜀约10人、 后蜀约10人、南汉约20人,笔者将另文公布相关考证。

  ②此时南唐奉宋正朔,但依然独立举行科举考试。

  ③《新五代史》卷三一《王朴传》谓王朴卒年54岁,《旧五代史·王朴传》说是45岁,此从《中国历史人物辞典》。

  ④⑤:详细考证见拙文《南唐贡举考略》,载《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

  参考书目

  元·马端临撰 《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

  明·徐应秋撰 《玉芝堂谈荟》,《笔记小说大观》本,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清·徐松撰 《登科记考》 ,中华书局,1984。

  宋·薛居正等撰 《旧五代史》,《二十五史》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版,1994年第10次印刷(下同)。

  宋·欧阳修等撰 《新五代史》,《二十五史》本。

  宋·王溥撰《五代会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据文渊阁本影印。

  元·脱脱等撰 《宋史》,中华书局,197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ishilw/14570.html


上一篇:历史研究之关于钱大昕的宋学观
下一篇:论汉代的“以孝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