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职称论文范文考察庆元党争时期杨万里的心态

发布时间:2015-02-08   |  所属分类:历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论述了杨万里在庆元党争时期的政治命运及其心态变化,揭示其内心徘徊于"仕"与"隐"间的矛盾苦闷心境。

  关键词:职称论文范文,庆元党争,杨万里,心态

  南宋绍兴弛党禁,以二程洛学为主的新理学复兴,并成为一种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理学思潮,它开始以清议姿态抨击朝政,很快发展成为一种激进的政治势力,与维护现状苟且偷安的官僚势力生产了冲突,双方在斗争过程中阵线渐分,最后成为争夺朝政权力道学党与反道学党。两党相争从孝宗淳熙年间始至宁宗嘉泰二年,历时三朝,形成南宋中期最为重要的政治环境,由于党争的高潮与结局在于庆元三年的党禁事件,为方便论述,本文将之概括为庆元党争。险恶的党争政治极大影响了朝野士大夫的政治心态,杨万里虽未列入党籍,也未遭到反道学党人的诬蔑迫害,但党争政治却像一团永不消散的阴霾,成为他在党争中心态变化的最主要因子。

  一 经世与忧世

  杨万里(公元1127 -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出身寒贫,其父杨带乡间儒士,家中藏书甚丰, 精熟儒家典籍,常以圣贤之道勉励万里,杨万里因此对儒学有深厚感情并逐渐形成“达济独善”的儒学人格。绍兴二十八年,杨万里出任零陵,结识张浚和胡铨,张浚以正心诚意勉励之并以“诚”名其斋,还请胡铨作《诚斋记》记之,万里深为感动,自号为“诚斋”以铭记终生。

  前辈的勉励与期望,激起了杨万里的“经世”热情。隆兴元年二月,因张浚举荐,杨万里除临安府教授。在张浚去逝后,杨万里精心写成《千虑策》上呈宰执陈俊卿,以期得到朝廷重用。《千虑策》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强兵方略,诗行慷慨凛然,大丈夫经世气概,正是当时杨万里用世心态的写照。

  然而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朝政被一帮官僚近习所掌握,崇向“安静无为”,激进的道学党人进入朝廷威胁到了官僚近习既得利益,所以对道学党的排挤打击不断升级。而以朱熹为首的道学党人也以“小人”之论反击。而孝宗兼用战和两派势力,政治态度摇摆不定,这给朋党政治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杨万里在家学师传上“与道学有分”。他“正心诚意”的内圣之学和“得君行道”的王道追求也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他抨击反道学的官僚势力,尤其在鞭挞近习势力过程中立场坚定。乾道七年三月,孝宗欲重用近习张说为枢密院事,朝中张拭因反对而外贬,杨万里愤然上书为张大鸣不平,虽张拭终未能留,然其“风操甚厉”之举却深为同道所钦佩。

  由于孝宗固执宠用近习,朝中正直人士陈俊卿、黄中、汪应辰、陈良佑、张拭、周必大、赵汝愚等纷纷离朝外任,杨万里也出守漳州。朝政被官僚近习这些佞幸之辈弄得错乱不堪,杨万里有诗喑讽:“东风未得颠如许,定被春光引得颠。晚雨何妨略弹压,不应犹自借渠权。”[1]浑浑噩噩的官场生活令精忠报国的杨万里感到厌倦:“醉里还多感,醒来却更愁。醉醒都不是,愁感几时休?”(《诚斋集》卷十《忧患感叹》二首其一)醒醉皆愁,正是杨万里深感生不逢时,壮志难伸的苦闷之态。

  委靡病态的政治环境使杨万里不时萌发归田赋闲之念。“道途奔走不曾安,却羡山家住得闲。记取还山安住日,更忘奔走道途间”(《诚斋集》卷六《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其一》)乡村赋闲,无需官场折腰,是杨万里所向往的境界,然生活的穷困又迫使他出仕。归田与出仕的矛盾常令他苦闷不堪。淳熙二年,万里改知常州,请辞作祠官,罢官不罢禄,万里在诗中道出其中的苦衷:

  亦岂真辞禄,谁令自不才?更须三釜恋,未放两眉开。

  道我今贫却,何朝不饭来?商量若为可,杜宇一声催。

  (《诚斋集》卷七《待次临漳诸公荐之易地毗陵自愧无济剧才上章丐祠》)

  二 卫道与忧道

  南宋王朝危机四伏的严峻现实使许多有识之士警醒,“革除弊政”的呼声日益高涨,一股求新求变的学术政治思潮很快就酝变为一种新的政治势力,以朱熹为首道学党正是这一政治势力的策动者与主导者。

  淳熙八年(1181),朝中道学人士史浩以侍进身份向朝廷荐薛叔似、陆九渊、叶适、袁燮等道学人士十五人。“有旨令升擢,皆一时选也。”在地方上,道学党开始对反道学势力开战,淳熙九年(1182)七月,朱熹为浙江茶盐公事赴浙东赈荒,当他救荒至台州,查得王淮姻亲、台州知州唐仲友贪赃枉法,上疏弹赅之,王淮依相权之便暗中党助唐仲友,而王淮正是反道学的官僚集团的首脑人物。朱熹随即将攻击矛头对准王淮,连续六次上疏弹劾。

  在道学党猛烈抨击守旧官僚与近习小人的过程中,杨万里自觉参与其中。淳熙十二(1185)年五月除杨万里吏部郎中,成为朝政权力的高层成员。“达则兼济天下”,身居要津的杨万里随即上《淳熙荐士录》荐举同道朱熹等人。同时也劝谏孝宗远离近习小人,“勿以女谒近习之害政为细故,而监汉、唐季世致乱之由;勿以仇雠之包藏为无他,而惩宣、政晚年受祸之酷。”[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ishilw/9094.html


上一篇:中文核心期刊深入分析唐代女医教育
下一篇:论文发表服务网武则天时代礼仪和文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