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综述沟域经济下的山区旅游规划(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旅游: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市场对接不力

物质、非物质产品推广不足,与目标市场对接不畅。由于农民的生活生产和城市居民的差异较大,双方在思想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目前沟域经济的发展与市场对接不顺畅。

(4)文化发展不足

文化营造停留在山区农村层次,缺少区域特质文化或新兴文化植入与培养。文化创意需要结合城市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挖掘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然而,目前的开发模式,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农村层次,甚至对于文化开发的关注非常的少。

2.3沟域经济模式的发展和改进(从传统山区到第二代沟域经济的蜕变)

2.3.1传统山区农村

传统山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山区农村人多地少,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素质较低。大部分生产只能满足当地的基本的需求,因此,大部分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只留下的少量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

2.3.2第一代沟域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以国家认定的景区为龙头,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提升休闲旅游业发展水平和产生培育层次,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形成辐射面较大的经济区。同时,通过对已有的乡村旅游资源的提升和整合利用,发挥其周边优质景点的联动作用,打造一个品牌化的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主)示范区。

2.3.3第二代沟域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对于第一代沟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对于沟域经济的资源、背景、模式的重新审视,挖掘其具有独特创意的物质文化特色,推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沟域经济发展体系,通过农业发展协会等组织打造沟域经济品牌的实体平台,促进双方市场的对接。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注重区域特色文化的宣传发展。形成兼具山居良好环境文化特质和城市生活便捷特征的空间环境,并通过与城市的联系形成具有城市功能区特质,具有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的沟域经济区域。

第二代沟域的主要内容为:满足城市生活需求的设施条件,如,卫生条件、信息条件、交通条件、餐饮条件、医疗条件等;体现山区或乡村特色的风貌环境,如、清新空气、山水景观、自然环境、健康食品、淳朴民风等。

2.3.4小结

从第一代沟域的\"龙头景点+农家乐\"到第二代沟域\"城市功能区+城镇化\"如何突破差异化较低、设施层次较低、文化发展不足,如何突破第一代沟域的瓶颈问题,如何让将第二代沟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怎么样与第一代的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怎么样将更新的发展模式更好的融入到农村城镇规划中去,这些都是在新的沟域发展规划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北京静之湖沟域经济发展规划探索

3.1静之湖项目概况及现状

静之湖距离北京五环25km,距离昌平中心城区18km,距离小汤山镇8km,距离兴寿镇城关镇3km。兴寿镇镇域面积157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200亩,下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功能定位:\"昌平新城产业拓展区——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和水源保护区,民俗旅游基地,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静之湖度假村的市场以及客户群体相对狭窄,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相对闭塞、度假村周边配套不足等问题对度假村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度假村现状由村庄、桃峪口水库、桃峪口村庄以及桃峪口林地组成的。

村庄:对外依赖度高,村庄内部缺乏造血能力。一旦社会就业形势变化或者自然条件变化,将会给桃峪口村带来极大的影响。

桃峪口水库:水库周边200米范围划定为二级水源保护区。

桃峪口林地:桃峪口村果林以苹果种植为主,但是果品产量及品质不高。为桃峪口村带来的附加价值较低。

3.2项目区沟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

3.2.1以旅游带动型沟域经济发展模式

由于静之湖的现有资源——温泉度假酒店,以及现有的旅游度假资源,根据上述沟域经济发展模式看,此区域发展沟域经济考虑以旅游带动型沟域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要发展模式,通过探讨北京市政府、昌平区政府、兴寿镇镇政府、地产开发商以及库区农民各方的利益,产生10种措施注入规划设计以及区域管理:

(1)用水安全问题(规模控制、生态技术)

(2)区域形象问题(提升区域形象、拉动区域经济)

(3)镇产业发展问题(农民安置、镇经济发展)

(4)投资回报问题(激活静之湖度假村、项目营销回报 )

(5)农民生计问题(乡土情结、就业岗位)。

3.2.2静之湖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元素分析

既然以旅游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应打造旅游品牌的竞争力,以实体品牌承载沟域发展、打造具有城市特质的山区空间和具有山区特质的城市空间,实现沟域山区的就地城镇化,通过三个维度来体现——产品、资源和活动。

产品——温泉,在北京,以温泉为主题的度假村、酒店超过150家。

资源——文化,在静之湖周围有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明十三陵以及银山塔林。

自然,十三陵水库、大杨山森林公园以及蟒山国家森林公园。

活动——?空缺——这也是静之湖旅游规划得以延续的内在核心动力,也是第二代沟域(——打造实体品牌效应)经济发展模式的突破口。

综上所述,静之湖面临的优劣势分析——优势:当地开发意愿、自然条件基础;劣势:核心竞争力缺失、区域开发的限制;机遇:周边产业发展、沟域发展背景;挑战:未知的市场、同质化竞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vyoulw/1310.html


上一篇:旅游职称论文发表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生态承载力分析
下一篇:旅游职称论文发表乡村旅游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