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旅游经济学职称论文发表范文(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旅游: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历史人文独特。伟大的蒙古族就是在额尔古纳流域度过她的童年,南迁大泽、入主中原、逞雄世界的。同时中俄两国人民隔额尔古纳河几个世纪的交往,行成了华俄后裔这一特殊的人文种群,有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现全市由15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4)资源富集。全市有耕地260万亩,天然草场714万亩,是地方优良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的原产地。有林地2700多万亩,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前列。活立木蓄积量2.14亿立方米,占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分之一强,森林覆盖率为64%。水资源总量4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全国的24倍。探明各类矿产资源13余种。有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63种;野生植物739种。

  2、俄罗斯族所特有的风土人情成为发展俄罗斯家庭游的特殊吸引物

  阿兰•卢(Alan Lew)将旅游吸引物定义为\"在本质上是由所有足以将每个旅游者从家中吸引过来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通常包括可供观赏的风景、可参与的活动、可追忆的经历。\" 也就是说旅游吸引物,不单是具体的一处景观、名圣等有形物体,也可以指一种精神向往非实体。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5月30对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总裁鲍姆.加藤先生访谈,问其从专业眼光看中国的旅游业有什么样的中国特色,他说:\"不仅看自然界、历史文化、山川河流而且要看乡村,去体会那个地方人民的文化、体会人民的友情和热情\"。所以说俄罗斯家庭游也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彰显其独特的吸引物。

  一是历史渊源:俄罗斯族是我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之一。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确定两国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岸属中国,北岸属俄罗斯。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在额尔古纳河南岸建立边防卡伦12座,以防俄人越界牧垦。1900年前后又有不少内地人(主要是山东、河北省籍的人\"跑关东\"),来到额尔古纳市。由于这些华工绝大多数为独身的年轻人,与俄国少女接触日久,\"始而相交为友,继而相爱为婚\",组成了混合国籍的家庭,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华俄后裔。据《呼伦贝尔志略》引证的1922年人口统计资料,当时在额境内定居的俄罗斯人己达1855户,9883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俄罗斯族2379人,华俄后裔5140人。至今,他们的后代己繁衍到第四、五代,甚至第六代。

  二是:民俗风情(1)居住习俗。俄罗斯族所住的房屋,除近年新盖的砖房外,老房多是独门独院的俄罗斯式\"木刻楞\"。有些人家在庭院一角单独建有小型俄式蒸汽浴澡堂。俄罗斯族爱养花、种树。(2)饮食习俗。俄罗斯族普遍喜爱\"列巴\"(面包)、奶茶、西米丹(稀奶油)、果酱、苏巴汤(俄式大菜汤)等多种俄罗斯风味的饭菜。流行的面点主要有\"古里契(圆柱状蛋糕面撒有奶油花)\"、\"密疙瘩(蜂蜜奶油饼)\"、\"彼切尼(夹馅点心)\"二十余种。俄罗斯族善于腌制各种俄式酸菜,如酸蘑菇、酸黄瓜等。俄罗斯族还普遍地用当地野果、如\"牙疙瘩\"、\"山葡萄\"、\"草莓\"、山丁子、稠李子等加工果酱。(3)服饰习俗。现今俄罗斯族日常穿用服饰,已大众化,新潮化。但上年纪的俄罗斯族家庭妇们无论外出还是在家,仍然有冬夏爱穿裙装的习惯。(4)婚嫁习俗。现今俄罗斯族男女婚嫁习俗与汉族基本相同。过去曾有所谓\"正娶\"、\"窃娶\"之说。(5)节日习俗。俄罗斯族节日中一年中最隆重,最具有广泛群众性,最热闹的节日当数\"耶稣复活节\",俄语称之为\"巴斯克\"节。其隆重程度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我们应该看到,当前额尔古纳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重大机遇:2010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以及2009年中央的41号《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额尔古纳市旅游产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额尔古纳市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额尔古纳在海、满、额旅游圈中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渊源对额尔古纳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巨大动力。额尔古纳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景区(点)必要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比如,没有飞机场,除莫尔道嘎外,其它地区均没有铁路,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同时也缺少品牌,额尔古纳旅游市场形象很模糊,品牌没能彰显出来。旅游结构比较单一,额尔古纳具有生态资源优势,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不应该走常规旅游发展道路。

  三、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家庭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额尔古纳市这些年旅游的发展已经小有名气,中国最美的夏天、十佳魅力名镇、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我们必须顺应国家的大政方针发展旅游业。

  (一) 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开发大战略

  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狭隘的地域观念、封闭意识,破除小富即安、骄傲自满等不良思想的禁锢,坚定不移走旅游大开发。

  我们在发展俄罗斯家庭旅游采用\"三种模式\",来培育。一是\"政府+接待户\"模式。2004年我市通过争取民委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发展资金及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方式,对俄罗斯族家庭进行整体包装,当地许多实施户家庭都先后翻盖、扩建了房屋,改善了卫生、居住等设施。在基础设施项目选择上,我们也优先选择俄罗斯族聚居地区。近年来,我市多方筹措资金3.5亿余元,修建了拉布大林——室韦三级油路,改扩建了两所乡卫生院,完成了自来水工程,安装了风光互补节能环保路灯,实施了俄罗斯族危草房改造项目,使边彊小村呈现出环境优美、街容整洁、特色突出、底蕴浓厚的新气象。并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二是\"企业+接待户\"模式。2006年,北京裕天公司开发室韦旅游项目。目前,裕天公司正着手将此地打造成一个集生态游、民俗风情游为一体的原生态主题公园。北京诚与城文化咨询公司于2007年投资100多万元在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建了文化娱乐场所\"俄派·吉拉林之夜\",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文化酒吧,目的是把外地的旅游理念引进来,把当地的特有的文化展现出去,适应了当地日益增长游客的精神需要。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的两个国有牧场也积极扶持下岗职工从事家庭游,为接待户提供低息贷款和资金补贴,在资金、人员、场所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促使下岗职工重新找到生活来源。三是以富带贫自发组织模式。2004年,在自治区民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扶持下,额尔古纳市在室韦村选取了10户俄罗斯族家庭启动了俄罗斯族家庭游。先启动的这10户随着实力的增强和客源的增多,开始扩建或与其它家庭进行合作,不断提高接待能力,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参与到民俗家庭游产业中来。俄罗斯族贫困户于福全的发展历程就很具代表性。在从事家庭游业这前,于福全家庭年收入仅在2000元左右。住房面积54平方米,一家五口人,妻子都日娜,鄂温克族,也无职业,以前因病动手术用光了家里的积蓄,并且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还有一位八十高龄的老母亲。当时是低保户。自治区民委为他家投入扶贫启动资金14000元后,他家装修了住房,增设了床位,按俄罗斯民族建筑风格改造了家居环境,开始对外开放接待各地旅游者。当年仅运营两个月就实现收入9000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vyoulw/1313.html


上一篇:对陵县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强县的思考
下一篇:边疆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