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农机论文投稿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发布时间:2015-09-28   |  所属分类: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这篇农机论文投稿发表了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农机化经过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论文分析了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结构因素。

关键词:农机论文投稿,农业发展论文投稿

1昔阳县农机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1.1第1阶段

这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人畜力农耕方式发展为以人畜力为主,机械化为辅的半机械化的农耕方式。新中国成立后,昔阳县政府大力推广新式农具。20世纪50年代试用双轮双铧犁、步犁、耘锄等新式农具,均因适应性差而未能全面推广;锅驮机是昔阳县农村使用最早的动力机械。1957年,坪上、寺家庄2村率先各安装11.03kW锅驮机1台,与抽水机具配套浇灌菜园。同年该县农村始有第1台3.67kW柴油机,亦与抽水机具配套使用。其后随着各类配套农机具的引进,柴油机数量逐年增加。1960年昔阳县开始引进电动机11台,1964年全县陆续通电后,电动机迅速增加,柴油机减少,锅驮机被淘汰,电动机成为昔阳县农村粮油加工、灌溉的主要动力。

1.2第2阶段

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因包产到户,农田种植由集体向个体转变。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生产方式亦由人畜力为主,机械化为辅转为小型机具为主,大型机具和人畜力混合的生产方式。1971年引进机引犁54部、机引耙7部;1973年引进水稻插秧机7台;1976年购进旋耕机186部;1978年大寨公社试验小麦、玉米收割机收割,先后引进割晒机和收割机;1986年引进地膜覆盖机12台;1987年后,逐步引进推广机铺膜、化肥深施、精量播种、秸秆还田等技术和新机具,并先后实施了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小杂粮机械化深加工等项目。

1.3第3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实现机械化,耕作和收获机械逐渐由小型机械向大中型机械发展转变,更多专业化的大中型机械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2002年以后,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2004年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崭新阶段。新时期昔阳县农机化发展呈现出以下4个特点:①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②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2004年以来,全县累计争取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019.2万元,省农机购置补贴21.5万元,市农机购置补贴7.68万元,县级农机购置补贴投入25.5万元,拉动农民购机消费近1763万元。到2014年底,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5.38万kW,比2004年增加10.08万kW;拥有拖拉机8040台,比2004年增加6807台;配套农机具7846部,比2004年增加6226部。农机化综合水平由2004年的34.6%提高到48.8%。③农机化服务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大力培育农机大户,积极建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村农机协会为依托,以农机户参与为基础的具有昔阳特色的县、乡、村三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机服务站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5个、农机大户80个。其中较为突出的1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人员90人,入社主机112台,农机具120台(件),收获机10台;完成机耕4533hm2,机播1900hm2,实现收入达到396万元。80个农机大户拥有主机80台,农机具82台(件),收割机10台;完成机耕2333hm2,机播1040hm2,机收800hm2,实现收入186万元。2014年,由山西省农机局牵头,市、县农机部门配合,组织山东五征集团与大寨农机合作社对接,由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万元和大寨5户农民投资20万元共同成立了昔阳县大寨五征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完成总投资75万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④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加速推进。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机三项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机械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及引进扶持力度。全县玉米播种机、谷物脱粒机取得了重大突破,到2014年全县基本实现了玉米种植机械化,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2014年,全县玉米机械化种植面积达1.4万hm2,种植机械化水平达75%,林果业、畜牧业、粮食加工、喷药植保、喷滴灌水利等多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取得较大进展。

2制约昔阳县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2.1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

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微型机具居多,配套率较低,农机作业范围较窄,制约农机具整体功能。在种植业和农产品初加工领域,已基本上由机械取代了役畜生产,但是多数为小型机械,对农业提质增效作用不高,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

2.2农民的观念更新不够

目前,广大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还未改变。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还处于观望状态,一些农户购机只为“面子光”,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15347.html


上一篇:生态环境论文发达国家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政策兴起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土地政策论文投稿农田土地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