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关于泸水县农田水利灌区的探索(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4.2健全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

主要是中央政府部门加大对水利专项资金的补助力度,地方政府部门同样要扩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实际资金投入,从而引导农民自愿加入到水利建设的队伍当中。这样明确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由政府承担,农民的加入是基于自愿原则。政府要实行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树立对种粮的信心,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多劳多补的原则,加大对一事一议的奖励力度,提高农民对修建农田水利设计的积极性。

4.3重视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解决现存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损坏问题和加快水利设施更新速度的有效途径,要有重点地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的产粮基地要优先建设,加强对重点灾区的治理,建立科学有效地灌排体系,力求做到旱涝保收的建设要求。

4.4有效灌溉面积的扩展

有效灌溉面积的扩展是提高我国农业产量的有效措施,但不能为了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破坏,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不能造成先开采后补救的局面。要根据全国的地区粮食的产能调查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都很充备的地区开发具有潜力的新灌区。

4.5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

节水灌溉技术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基本国情下,提高对有限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的根本方法要将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节水设备的补贴力度,将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落到实处,重点建设好节水灌溉示范区,从经济成本上分析给农民和国家带来的实际收入。

4.6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

这对于山丘区发展农田水利有重要意义。要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4.7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国有水利建设单位的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落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开支,中央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力度。进一步明确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将责任的承担落到实处,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水利设施管理模式,寻求建立多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本着节约用水、减少农民开支、有效灌溉的目的出发,实行水价改革与政府适当补贴并行的举措,从根本上为农民谋取利益。

5、结语

针对当前水利设施的现状,必须要贯彻执行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要求,切实在新形势下把握好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难点,把水利设施建设视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6404.html


上一篇:浅谈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