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英语学习与汉语语言文化保护的“冲突”问题的探索(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人文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两者之间的 \"冲突\"之一是:英语学习必然要占用一定的时间、空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间接影响了了汉语语言文化的学习教育。因为这些从事英语学习的资源本来可以被用来进行汉语语言文化的学习、保护、继承、发展与传播。

冲突问题之二是:过多的英语学习还会使国人对汉语语言文化产生轻视与误解,使国人对汉语语言文化的认同度降低;实际上第二种冲突带来的问题已经在中国出现。如上文提到的两项调查:中国部分初中生和大学生对一些体现中国本土文化的传统节日的了解与喜爱已落于某些西方传统节日之后。

冲突问题之三是:外语学习与本土语言文化保护两者之间冲突将会给社会带来种族与民族矛盾。这种矛盾已在美国出现。\"美国有些小学根据法律规定为英语差的移民子女提供双语教育,结果引起当地其他学生家长反对。反对方认为,双语教育占用纳税人额外资金等资源,而且双语班有些课程采用移民国母语教学会引起民族主义,影响美国的主流语言文化等\" 。(③)

三:解决这些冲突的意义与方法

(一)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为汉语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强大的人与物质保障。

通俗而言,语言文化是以一定的人和空间的存在为基础的。如果国家与国民贫弱,导致亡国灭种,又何谈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呢?例如在17世纪,法国国力强大,在路易十四时代,法语成了一种高雅的语言。从17世纪末开始,法语超越拉丁语成为当时国际上的外交语言。17至19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以会说法语为荣。然而从18世纪开始,法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革。滑铁卢战争的失败的后果之一便是法语开始衰落。再以美国为例,20世纪两次在欧洲发生的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各国的国力,美国国力随之强大,于是英语逐渐取代了法语的地位,成为国际间的通行语言。因此中国人要致力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为汉语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与繁荣提供强大的人与物质保障。

(二)政府教育部门在汉语和英语教育上应施行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汉语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宏观上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学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树立汉语语言文化的核心地位,但又不压制歧视其它的语言文化。从根本上支持、鼓励并促进汉语语言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在微观上政府教育部门应制定出具体的在两种语言文化学习上支持与限制的措施,如规定科学的学习时间、学习目标、政府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具体数量等。国家应注意减少两种语言学习的重复性,同时对两种语言的教学与测试都应以语言的实际应用为最终目标,让语言学习者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掌握语言技能并创造尽可能多的语言文化产品。

(三)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中应融入汉语语言与文化内容,编写并使用既体现

汉语语言文化又体现英语语言文化的语言学习教材与学习资料。

首先,英语教师在使用英语语言文化的教材与学习资料时应积极、适当地融入汉语语言与文化内容,这样在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同时又能让其进一步学习中国的汉语语言文化知识,这必将有利于学生保护、继承并发展中国的汉语语言与文化。笔者及其他英语教学同事们的教学实践也已经证实在进行英语语言与文化教学时积极、适当地融入汉语语言与文化内容对教师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英语语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目前英语教材选录的教学文章中涉及中国汉语语言与文化内容的文章数量很有限,选录的文章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外国的语言与文化。当然学习英语必然要学习与英语语言与文化有关的经典文章,但从汉语语言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角度来看,学习英语语言与文化的经典文章只能算\"单赢\";而使用既体现汉语语言文化又体现英语语言文化的双重语言文化学习教材与学习资料既有利于英语语教学与学习又有利于汉语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可算是\"双赢\"。

笔者曾对一些有影响的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内容的文章数量做了一下统计,发现教材选录的教学文章中涉及中国语言与文化内容的文章数量极其有限。被调查统计的教材主要包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浙江大学主编的\"新编大学英语\"、翟象俊等主编的\"大学英语精读\"和李荫华等主编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统计显示:被调查的四套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材共选录文章240篇,其中涉及中国语言与文化内容的文章数量只有5篇,占2.08%。因此我们可以编写并使用既体现本土又体现外国的双重语言与文化的英语学习教材与学习资料。甚至可以尝试用英语编写纯粹体现汉语语言与文化的教材及学习资料。

(四)英语工作者应注意用英语保护并传承汉语语言文化。

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用英语保护并传承汉语语言文化;其他如翻译、使节、导游等英语工作者也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注意这一点。

(五)树立宽容自信的多元文化认同理念,兼收并蓄,共存共荣,保护世界语言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宽容的文明礼仪之邦。几千年来中国汉语语言文化兼收并蓄,蔚为壮观。唯其如此,汉语语言文化才得以生生不息,繁荣发展。客观而言,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语言与文化之间并无优劣高下之分,而是共同构成了整个人类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与文明。因此每一个民族都要努力保护并传承自己独特的语言与文化,但无需排斥其他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所有语言文化之间应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当世界上只有一种语言文化时,这种语言文化离其自身的毁灭也就不远了。因此中国人应树立宽容自信的多元文化认同理念,在保护与传承汉语语言文化的同时注意兼收并蓄其他民族的优秀语言文化,做到多种语言文化共存共荣,保护世界语言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renwenjiaoyulw/2814.html


上一篇:浅议高校社团管理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关于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