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论文发表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3)
(二)广东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整理,基于学生和企业对社会实践诉求的差异化及基地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现提出广东省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1.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基于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实践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要学会哪方面的能力、如何根据学生的专业来选择或建设实践基地,这些在高校建设基地时都应该非常明确。此外,高校在选择或建设基地时要加强与基地的沟通,明确基地的实习内容,以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真正按教学计划进行培养。2.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基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意愿。[1]用人单位存在季节性劳动力短缺(节假日),而学生的空余时间也具有规律性特点(寒暑假),这就使两者处于需求和供给的位置上,高校和用人单位应充分利用好两个时间差,解决双方需求。同时,高校应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思考并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让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形成无缝对接。此外,用人单位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的工作环境和适当的工资待遇,针对学生的专业安排合适的实践内容,而不仅仅基于用人单位自身的利益。3.政府应加强对高校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扶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高校和用人单位对社会实践基地的重视。还可以对广泛参与高校基地建设的用人单位进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例如,对积极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并且1年内收录超过100名大学生的用人单位当年内免征营业税;对持续建立大学生基地3年以上的用人单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免部分可作为对实践大学生的培训以及工资补助;对高校加强财政扶持,要求并鼓励高校设立社会实践建设专项资金,对积极建设基地的高校进行奖励,发放定向资金以补贴基地的建设。4.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要加强制度建设,打造精品基地。[2]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应该以提高实效性和长效性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挂牌应付检查,流于形式。高校与用人单位在基地建设中,应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将接受学生的时间、数量、实践内容、条件、双方责任等做明确规定,立足长远,在实施过程中互相监督,真正实现学生、用人单位和高校多方收益,建设长效机制。这是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精品基地的制度保障。总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学生多方面形成合力,其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学校的人才培养应切合社会人才需求,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打牢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的双向基础;用人单位可以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解决用工荒问题,并提前从在校生的社会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人才;在校大学生应提早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职业性格测试,加强对自身的了解,并根据职业目标在大学学习中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自身相关技术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提供的良好实践机会,在社会实践期间更好地增长自己的能力。
作者:尹喜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论文范文:科学与社会用户使用绿色手袋的体验
科学与社会用户使用绿色手袋的体验 推荐站内权威社科类杂志:科学与社会杂志社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季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ehuixuelw/152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