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社会学论文投稿旅游目的地“旅居社会”的建构与发展研究(2)

发布时间:2016-04-22   |  所属分类:社会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旅游目的地以游客为主的外来人口规模远远超过了本土居民,其人口结构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而引致社区组织的变化和重构,并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生产关系;与此同时由于旅游业的介入而引发旅游目的地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两种变化的合力促使了旅游目的地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化。为此,笔者把“以旅游产业为主、以旅居民为主的,以旅居生活为主”的“地理、经济、社会和文化”四合一的复合地理人文空间体称之为“旅居社会”。具体表现为“游客规模”远远大于“定居民规模”的著名旅游目的地,比如,泰国的普吉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云南丽江、四川的九寨沟、湖南的张家界等。这样,从同一个时间截面来看,当代社会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社会形态:一是以定居为主的“定居社会形态”;二是以旅居为主的“旅居社会形态”;三是以网络为主的“网络社会形态”。在当代信息和科技的双重推力下,“旅居社会形态”和“网络社会形态”已经越来越取代“定居社会形态”,“旅居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在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几乎成为全球化趋势。可以预见旅居社会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社会形态。第一部分的论述表明,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归宿决定了旅游业发展的轨迹是“旅游业—休闲产业—旅居社会”,而旅居社会是旅游业发展的最高形态。

旅居社会本身是一种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5]旅居社会是介于“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之间的一种社会形态,一方面旅居社会摆脱不了当今社会“对物的依赖性”,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对物的依赖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基于旅游目的地人口结构转型的视角,“旅居社会”可以说是对“旅游业发展全部”的完美表达;是对旅游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判断;是对旅游业发展归宿的一个预言。

三、旅居社会的证据。

旅居社会的早期证据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会馆”。会馆的出现表明中国明清时期,商人的旅居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中国会馆只能视为旅居社会萌芽的标志,是旅居社会的早期雏形。这是因为商人的旅居其目的是为了“赚钱”,从事商业性活动,而非为了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其二,由于当时交通和信息的制约,商人旅居虽然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旅居商人规模远远小于定居民规模,更不能与当代的游客规模相提并论。因此,无论从会馆商人的生活质量和旅居目的,还是从会馆商人的人口规模来看,中国早期的旅居现象都难以称之为“旅居社会”。

与中国早期会馆不同,当代旅居生活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首先,旅居民的构成发生了变化,除了商务工作人员的长时间旅居生活之外,还主要包括了游客的旅居生活。其次,旅居民的规模远远大于定居民的规模,“旅居民”成为旅游目的地社会的主要成员和规模稳定的成员。比如,泰国的普吉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云南丽江古城等旅居民(游客) 规模往往是本地居民人数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再次,当代的旅居民的主要目的不是从事商业性活动,而是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来看,当代旅居生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典型性生活”,足以构成“旅居社会”形态。

当代“旅居社会”的直接证据和动因主要源自四个方面:一是商务活动的常态化,中国处级以上的干部和绝大部分商人全年约有1/3的时间不在本地生活;二是置业旅游的发展,比如,云南景洪市2009 年48%的房产都是外地人购买;三是全民休闲计划的推广,目前正在广东省试点;四是出于避寒和避暑而形成的国内南北“候鸟式”的迁徙生活,比如,北方的黑龙江有实力的居民纷纷到南方的海南购房,形成了“黑龙江省三亚市”的旅居现象。正是这四个方面的原因,推动了旅居社会的形成和崛起。目前,为了应对“旅居社会”的到来,一些配套的旅居社会制度建设已经开始筹建,其中最具标志意义的是“荣誉市民证”“休闲市民证”和“旅游居民身份证”。虽然早期的“荣誉市民”只颁给对旅游目的地有重大贡献的外来人,并没有大众化,但它是“旅居民身份证”的雏形。最近几年,随着旅居生活的“典型化”和“主流化”,一些旅游目的地开始针对旅居民专门颁发“休闲市民户口”“旅游居民身份证”等类似的旅居民身份证书, 比如,2009年广东增城开始对游客发放市民休闲证,2010年湖南国民旅游休闲卡发行50万张。此外,类似早期会馆,但比会馆更为高级化的旅居民聚集区开始在一些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出现。比如,在云南大理“洱海天域”的旅游地产只针对外地人销售,在云南昆明安宁、腾冲等地也出现了专门为游客建设的“产权度假式的旅游小区”。旅居民的身份和生活场所逐步得到旅游目的地的认可和甚至法定,这现象标志着旅居生活的大众化趋势开始出现,旅居社会已经逐步形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ehuixuelw/17430.html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发表如何处理当代中国婚姻中的危机问题
下一篇:社会文化研究论文差序格局中的界圈及其文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