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思政论文列宁的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理论原理(2)

发布时间:2014-10-13   |  所属分类:思想政治: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在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的指导下,布尔什维克党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但围绕“十月革命”的合理性问题,却一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有人说社会主义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而不是像“十月革命”这样的暴力方式实现;也有人说“十月革命”违背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早产儿”;特别在苏联解体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对“十月革命”的否定达到了高潮,并试图通过否定十月革命达到否定列宁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仅仅为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它需要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领袖的灵活运用,列宁无疑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特殊情况相结合运用的最早和最为成功的人。他通过对世界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正确估计,创立的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理论,正确地指引了俄国革命的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一手遮天的形势,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西方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尽管都遭到了失败,但却促使资产阶级调整其内部政策,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缓和了阶级矛盾。同样,十月革命也大大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阴可见,走特殊性革命道路是落后国家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必要选择。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并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恰恰相反,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极其灵活的应用。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只有当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激化时才有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把生产力落后的俄国和西方国家相提并论,反而指出了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互相补充’,的特征。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写到:“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不拘泥于一般性结论,而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采取了灵活的态度。当时,一些人借口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没有完成,还不具备走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而不应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时,列宁也明确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除个别发展的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某些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阴列宁又指出:“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 “历史证明:列宁的主张是完全正确的。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打败了国内外反对者的进攻,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还在很短的时间就扫除了社会丑恶现象。特别是在救助孤儿、重建铁路、恢复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加突出,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自苏联解体后,十月革命失败论者鼓噪一时,关于落后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客观条件”,的思想又沉渣泛起。这些人认为,既然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苏联已不复存在了,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和“十月革命”的正确性自然也要遭到质疑。

  通观苏联解体,其原因很多。主要是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和危机,在西方“和平演变”策略下恶化的结果;也是原苏联领导者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脱离客观实际,在经济政治体制上严重僵化造成的恶果。可见,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与“十月革命”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时至今日,俄罗斯大多数学者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已经从苏联解体之初的盲目否定态度转而渐趋客观。他们普遍认为,十月革命决不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偶然现象,而是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一次无产阶级革命的的伟大胜利。在2007年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的时候,列瓦达中心的调查显示:55%的受访者称,十月革命“开辟了俄罗斯民族史的新纪元”,“推动了社会和经济发展”。这恰恰说明了列宁的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的正确性。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有不同形式的思想先河,建立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胜利的新起点,而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则开创了中国革命和改革走向成功的特殊道路。

  毛泽东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革命道路多样化的形式,是对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革命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没有尝试过,是完全中国式的革命理论。不管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里,还是在俄国的革命实践中,都把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把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取得革命成功的一般模式。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情况的调查分析后认为,中国具有不同于俄国的特殊性。在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最大问题,中国无产阶级需要联合广大农民,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逐步放弃了“城市中心论”观点,最终形成了先在农村“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再一步步扩大到全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正如邓小平所说,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革命就没有按照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去进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正是在这一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ixiangzhengzhilw/8149.html


上一篇:思想政治期刊论文如何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下一篇:杂志社发表文章社区煤矿思想政治工作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