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特殊教育类型文章之盲生的家庭教育(3)

发布时间:2014-11-21   |  所属分类: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家庭教育目标具有导向、协调、控制、激励的作用。因此,家长在制定家庭教育目标时,首先要考虑盲孩的身心特点和条件,从盲孩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其次要考虑盲孩的兴趣和爱好,并积极创造条件培养盲孩的兴趣和爱好。第三,既要避免家庭教育目标乱而不稳或目标偏低,也要避免家庭教育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相悖。第四,家长还需注意家庭成员之间对盲孩的教育目标要保持一致。

  五、家庭教育内容

  盲生家长对盲孩的家庭教育内容,往往忽视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例如盲校已毕业学生杨某,尽管掌握了一技之长,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在仍坐在家里,依靠父母维持生活。从与教师、家长、学生访谈中所得到的材料显示,盲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差。这主要源于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与歧视以及由此引发的家长对盲孩的呵护。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5•1%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担心孩子受欺侮,希望孩子多在家自己玩;54•8%的家长不喜欢孩子上街用盲杖。访谈中,张某母亲说出了她真实的想法:“社会对残疾儿童比较歧视,我尽量不让他与正常儿童接触,很少考虑这样会对他的将来有什么不利的影响。”甚至有的家长缺乏教育盲孩的经验以及对盲孩的怜惜之情,在家没能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盲孩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正如张某的母亲所说:“原来在家里,他的事情都是由我代劳,我也没有注意到要去锻炼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到现在,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中最基本的定向行走能力未能引起家长的关注,绝大多数盲生家长由于自身知识与能力的不足,根本就没有在家里有意识地锻炼盲孩的此项能力,致使很多盲孩不能单独行走或外出。

  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盲生的各种能力呢?首先,家长要放手让盲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盲生家长应放手让盲孩锻炼,不要怕他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其次,积极鼓励盲孩参与社会生活。家长应将盲孩放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鼓励盲孩与家人一起外出购物或探亲访友,与街坊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从小培养参与意识,在游戏和交往中发展各种能力,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当然,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麻烦,对此,家长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积极予以解决。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教盲孩如何去处理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麻烦,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因为盲孩长大成人以后,最终要步入社会,与人交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经受得住多种困难和挫折。第三,家长要对盲孩进行早期的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1陈云英、沈家英、王书荃等主编:《特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罗亦超译:《睿智的父母之爱》,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3方俊明编著:《当代特殊教育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1991

  5王东华主编:《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9位中国杰出父母的成功经验》,中国妇女出版社,2001

  6陈帼眉:论幼儿家庭教育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2,增刊

  7华瑛:盲童家庭教育调查与对策,《中国特殊教育》,1998,2

  8罗亦超、雷江华:特殊学校学生家长之需要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

  9雷江华、张志中、孙菊莲:盲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特殊教育研究》,2001,4

  10雷江华、黄海萍、孙菊莲:溺爱型盲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特殊教育》,2002,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eshujiaoyulw/8464.html


上一篇:特教职称评比特殊教育课程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下一篇:教师论文发表之特殊儿童如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