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文化学刊论文和谐文化与文化和谐(2)

发布时间:2016-02-23   |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五、中华文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的古老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文化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概念。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骄傲与根基。加强文化史的开拓、保护,对于我们的文化事业事关重大。

在重大的转折与急剧的发展之中,文化史或文化沿革的某些局部仍然存在着被歪曲、被轻慢、被抹杀的危险。例如在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中,我们同样需要认真研究与继承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革命批判的传统。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是古老文化历久弥新的保证。

对于解放后在文化事业上有过的曲折,同样要正视、要总结,要理直气壮地视为我们的宝贵经验资源,而不能使之空白化。我们不能把对于曲折经验的回忆、叙述、总结、感叹、书写的话语权避让出去。显然,没有正视历史与经验总结,就没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

六、对于民族民间的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积累,要在不同层次上保护。有的继承充实发展,例如民族节日,民间文化活动形式。有的要抢救保护,防止失传,例如某些婚丧祭拜习俗。有的要多轨并用,例如地方方言与普通话。

对于西洋节日、街舞之类,一般不采取行政手段禁止或提倡,文化的生态规律告诉我们,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一般欢迎异质形式的掺和、丰富、挑战和引进,并有能力化异为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七、对于中华特有的艺术品类,如汉字书法、戏曲、国画、武术、曲艺、民族器乐、民族体育、中医药、木板水印与线装书、某些手工艺,给以适当的政策倾斜扶植。但是防止急躁与虚夸(例如以商业方式到某外国剧院演出然后大吹大擂)。对某些含有明显糟粕的文化现象,如风水、占卜、巫术也聊备一格,保留下作民俗学的资料与风景,同时防止它们的恶性膨胀。还有些有一定争议的文化遗产,例如气功、经络学说、表演艺术中的男女角色对调现象,同样予以保护和研究,重在保护。

对于敌对型与公害型文化,则采取遏制打击管理防范的必要措施。

八、与此同时,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文化消费需求,积极发展健康的、有益身心的娱乐、消闲、旅游、健身、收藏、交谊、展演活动和有关文化产业、文化市场。逐步增加这些活动的文化含量。用文明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取代赌博、色情、吸毒、迷信等非法丑恶现象。文化精英们应该正确对待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帮助引导群众的文化消费活动,指点低俗,提高低俗,超越低俗,而不仅是进行情绪化的声讨。一个和谐的小康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然是歌舞升平的社会。歌舞升平,应该是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标志。这并不是掩盖社会矛盾和冷漠弱势群体,也不是放弃知识分子的忧患与批判意识、精品意识。这是两个问题,不可以混为一谈。

推荐期刊:《华夏考古》主要发表全国各地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和简报,根据文物、考古发掘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译文和探讨考古理论与方法的文章,有关文物科学技术保护方面的论文和资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nxuelw/17053.html


上一篇:文学期刊投稿论《墨子》研究中援墨注儒现象
下一篇:现代文学论文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