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师论文发表探析桥梁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桥梁建设在公路建设中处于咽喉地位的同时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桥梁建设施工环境恶劣、施工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桥梁施工一直属于高风险行业,特别是近年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大和新材料的应用,这给桥梁施工阶段的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桥梁在施工阶段的安全问题就更为突出。
关键词: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一、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在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通过法规、技术、组织等手段,使人、物、环境构成的施工生产体系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实现项目安全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1.1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
桥梁施工安排管理的对象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主要以施工活动中,人、物、环境构成的施工生产体系为对象,目的是建立一个安全生产体系,并制定相应安全责任制,确保施工活动的顺利迸行。1)人因素—劳动者:依法制订有关安全的政策、法规,给予劳动者的劳动安全,身体健康以法律保障的措施,目的在于约束控制劳动者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或减少主观上的不安全隐患。2)物因素—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改善施工工艺、改进设备性能,制定消除和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避免损失扩大的安全技术保证措施。3)环境因素—劳动条件(施工环境):防止、控制施工中高温、严寒、粉尘、噪声、震动、毒气毒物对劳动者安全与健康影响,要采取必要的医疗、保健、防护措施。
1.2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桥梁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除了具有一般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共同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难点多。由于桥梁施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高空作业多,地下作业多,水下作业多,大型机械多,用电作业多,易燃易爆物多等等,因此安全事故引发点多,必然大量存在安全管理的难点。2)安全管理的劳保责任重。因为桥梁工程的施工是劳动力密集型,人工作业多,人员数量大,交叉作业多,高空作业多,机械集中,施工的危险性大,因此要通过加强劳动保护措施创造安全施工条件。3)施工现场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因为施工现场人员集中,物资集中,机械集中,又是工、料、机结合的作业场所,安全事故一般都发生在现场。
二、加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率,实现本质安全。为工程项目的业主的(即微观方面)安全管理提供定量化的理论依据。而将该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强安全管理的落实,还需政府、监管机构、业主和开发商的共同努力。
2.1调动施工企业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从宏观方面分析,桥梁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业主、承包商、监理和政府等参与主体,它们通过合同或委托关系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对项目的实施、监督和管理。
在参与方之间,对安全生产具有决定影响作用的是业主和承包商,政府起到引导、监管和规范的作用,首先起关键作用的是业主。
2.1.1业主——自觉规范投资行为,谨慎、理性决策
从工程招投标起,业主如何选择承包商以及选择怎么样的承包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同时,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业主行为也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拖欠工程款、要求加快工程进度等。他们参与项目安全管理往往能够为其自身和在建项目带来以下收益:1)防止人员伤亡;2)提高施工现场工人的士气和劳动生产率;3)减少项目保险费用;4)减少政府部门对项目的干预;5)防止由于事故造成的法律责任;6)避免负面的公众效应。
在项目的实施中,业主能够通过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改善现场安全管理:1)选择安全的承包商;2)资助现场安全奖励计划;3)审查施工进度计划,保证其合理性;4)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施工安全;5)雇用足够的现场安全管理人员;6)通过合同约束项目相关各方履行其安全责任。
可以看出,业主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只要业主积极参与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不仅能为自身带来效益,也能为项目本身带来效益。但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业主由于缺乏对安全生产的全面认识,缺少参与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热情。政府或安全监管组织可以考虑从采取以下措施来激励业主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2.1.2承包商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将不合格的承包商拒于市场之外,并通过经济杠杆,使承包商自觉文明施工。1)工程安全保险制度。在我国推行工程安全保险制度,其意义是重大的。首先,引入保险业可以分担承包商的一部分风险;其次,保险公司的监督机制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最后,根据安全业绩可调整的保费费率也可刺激承包商加强安全管理。保险制度的施行,对建筑企业不仅是可以转移风险,而且是建立了一种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保险公司对承包商的安全监督。外在的安全监督和内在的经济制约,促使承包商及建筑企业不得不注重并加强安全管理。同为外在安全监督,保险公司比政府对建筑安全的监督更为积极、有效。2)进入壁垒及逐出制度。对承包商在进入建筑市场时,设置安全门槛,将企业的安全业绩及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程度纳入承包商的投标评标标准、按不同的安全业绩收取不同的安全保险费率等。对于安全业绩差、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承包商,如果承接工程,其将付出很大的壁垒代价。目前,我国各个地方都制定了类似的规定,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制定的法规明确指出执行严格市场清出制,对外地企业和项目经理的将被清退出渝,对本地企业和项目经理的将进行相应处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5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