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项目管理评职论文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管理研究(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项目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 在实践经验中丰富信息化技术在山岭隧道建设中的价值

  信息化因其易用性、健壮性、安全性等特点成为山岭隧道建设中的极好选择,但是,由于山岭隧道施工信息化的发展中仍然存在有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差,开发能力不足等缺陷,应用于山岭隧道施工的机械设备,如地表沉降测量仪,围岩接触压力反应器等,由于我国新兴产业起步较发达国家晚,总体技术水平低,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差,设备进口比较多,有些山岭的隧道开发中,依然依赖传统的经验判断,不严格按照地表沉降仪器所反映出的隧道内能引起围岩产生位移的数据结果计算出的最佳开挖方式影响施工,或者忽视压力测量下判断支护结构安全度的结果,传统思维束缚了部分企业在实际山岭隧道建设的操作当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利用,导致施工结果不尽如人意,施工时间不长就出现了一系列地表沉降,岩体破坏,塌陷等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熟悉并深化信息化这一新概念,企业要对掌握信息化施工技术的人才予以肯定和物质奖励,要求施工队伍相信科技、依靠科技,,按精确的试验结果严谨的开展施工过程,在实践中巩固,发展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

  4、 加强与同行业人才间的山岭隧道信息化交流

  在监测项目及仪器、监测布置、监测频率、监测管理、监测结果分析的具体步骤中,因施工经验不同,施工单位的专业队伍所表现出的特长偏向不同,同行业人才间加强技术交流与探讨,有利于技术上的查缺补漏和促进进一步发展,对建立企业的信息化技术管理档案,总结出综合完整的应对方案进而普及施工技术有重要意义。

  5、 将信息化施工与经验判断相结合

  信息化施工技术是山岭隧道工程建设的主导,但不意味着为了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可以抛弃经验而只单纯依靠技术,例如具体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前的地质勘探是技术分析勘察,结合判断工程的重要性和规模、使用上的特殊要求、工期的缓急,就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施工时的超前地质预报等信息是技术分析,对机械装备状况、施工中动力和原材料供应情况的了解,则是结合经验的选择,此外,工程投资和运营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施工安全状况等问题,也是不能单纯依靠信息化施工技术解决的,要管理信息化施工技术,必须发挥它在建设中的作用,而鉴证其作用的判断往往是整体建设是否成功,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山岭隧道,仅靠信息化施工明显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取得预期中的效果。

  结语: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应用、验证、进步、发展的,通过加强对其管理,将能够规范信息化施工技术的科学使用,为建设山岭地区这一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难题提供新建设思路、新解决方法。从而推动我国交通的全面覆盖与统筹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与此同时,由于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新课题、新项目,也需要隧道工作者们继续发扬艰苦钻研精神,结合施工实际和以往经验,坚持不懈的将其推广到新的高度,基于我国多山的实际情况,使技术创新能力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下领先于国际同行竞争,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寇林田.山岭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安全施工信息化管理研究[J].2010年增1

  [2]李云,龚伦.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21期.

  [3]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004.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572.html


上一篇:项目管理施工安全监理方向评职论文范文发表
下一篇:项目管理师评职范文物资管理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