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项目管理中采用PDCA法对质量控制的认识
摘要:PDCA 循环法是一套以质量提高为目的的、从制定计划到实现计划的循环 过程,是管理活动有效实施的基本方法,适用于各种质量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目前工程质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浅谈如何把PDCA循环法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意在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推动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PDCA 循环法 质量管理 分析
一、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其内容
1.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的定义: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2.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1)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此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广泛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比较,决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
(2)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重新的审查,包括各个分包商的资质的审查。如果发现施工单位与投标时的情况不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对所有的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详细的审阅。如图纸是否完备,有无错漏空缺,各个设计文件之间有无矛盾之处,技术标准是否齐全等等。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主要包括:工序质量控制;设置质量控制点;工程质量的预控;质量检查;成品保护;交工技术资料等。一般质量事故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进行事故分析,并责成有关单位提出解决办法。重大质量事故,须报告业主、监理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由各方共同解决。
(4)工程完成后的质量管理
按合同的要求进行竣工检验,检查未完成的工作和缺陷,及时解决质量问题,制作竣工图和竣工资料,维修期内负责相应的维修责任。
一、施工质量管理目前存在问题
在目前建筑市场分包征集盛行的市场环境下,有些建筑企业为了保证业绩和 维持生存,往往对工程的质量疏于管理,或者根本就不具备完整的管理系统来保证质量控制的实施,从而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会频繁出现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笔者分析有以下几方面:
1.设计方面
(1)拖工图设计质量不高。比如钢筋在梁、柱的锚固长度标示和说明不清楚,如果施工技术人员不认真,技术水平不高,就会造成返工和质量隐患。
(2)设计工种缺乏协调与配合。设计各工种之间缺乏牵头的人,组织协调不够,各自为战,配合不默契,最后导致工种之间设计图相互矛盾,漏洞百出,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造成返工或者带来质量隐患。
2. 监理方面
(1)监理人员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对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不熟悉,对图纸的熟悉程度不高,对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不能及时与业主、设计者沟通,采取合理的技术方案处理好。不能给业主提出合理化建议,没有起到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2)监理组织机构不合理,监理人员结构失衡
监理单位在建立项目监理组织时,不认真分析施工项目的特点,单纯考虑监理成本的高低,拼凑人数,监理人员素质不高,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差,无法保证监理质量。
(3)履行监理职责不到位
监理只有做好事前预控、事中检查、事后验收这三个环节,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监理质量。而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现场情况不熟悉,检查验收把关不严,应该返工的质量问题不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工作不认真。这都会影响工程质量。
二、PDCA循环法概述
PDCA循环是 改善管理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计划( Plan) 、执行(Do) 、检查(Check) 、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质量管理循环过程。对于循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找出原因,将其视为下一个循环中应该解决的目标问题,以求在新的PDCA循环中得到解决。由此循环往复,不断总结,不断发 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出新的质量标准,使质量在一轮又一轮的循环后不断提高,使任何一项活动都具有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对管理目标提倡主动控制、事前控制和动态控制。要想做好主动控制和事前控制,则必须制定好管理计划;要想做到动态控 制,则必须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适时作出调整。管理计划是否切合实际,目标计划是否具有动态特性,如何保证管理效果,使管理质量达到 或接近最佳效果,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质量管理来解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把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子过程来实现:
1.计划过程
按照承包合同和项目的控制目标制定管理计划,在管理计划中要使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与控制目标相一致,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安全管理等。是执行过程。按照制定的管理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控制目标。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2) 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针对找出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4)制定改善质量的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并预计效果。
2.实施阶段
即:执行计划或措施。
3.检查过程
根据施工现场的抽检、平 行检验和跟踪检查以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劳务队的反馈信息,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偏差,检验计划制定的科学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6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