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畜牧科学期刊征稿禽类中毒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时间:2014-10-11   |  所属分类:畜牧科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禽类对食盐、有机磷、黄曲霉中毒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分析,并针对不同症状列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期刊杂志网,畜牧科学期刊征稿,禽类,食盐,有机磷,黄曲霉,中毒,防治措施

  1食盐中毒

  食盐是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1],适量的食盐有增进食欲、增强消化机能、促进代谢等重要功能。禽对其敏感,尤其是幼禽。鸡对食盐的需要量,约占饲料的0.25%~0.50%,以0.37%最为适宜,若过量极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食盐中毒是因饲料配合对食盐用量过大;或使用的鱼粉中含盐量过高,限制饮水不当;或饲料中其他营养物质,如VE、Ca、Mg及含硫氨基酸缺乏,而增加食盐中毒的敏感性。

  (1)临床症状。病禽表现为燥渴而大量饮水,惊慌不安地尖叫。口鼻内有大量的黏液流出,嗉囊软肿,拉水样稀粪。运动失调,时而转圈,时而倒地,步态不稳,呼吸困难,虚脱,抽搐,痉挛,昏睡而死亡。雏鸭中毒后还表现不断鸣叫,盲目冲撞,头向后仰,后期呈昏迷状态,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嘴不断地张合,头颈弯曲,胸腹朝天,仰卧挣扎,最后衰竭死亡。

  (2)实验室分析。剖检可见皮下组织水肿,食道、嗉囊、胃肠黏膜充血或出血,腺胃表面形成假膜;血粘稠、凝固不良;肝肿大,肾变硬,色淡。病程较长者,还可见肺水肿,腹腔和心包囊中有积水,心脏有针尖状出血点。实验室可通过测定病禽内脏器官及饲料中盐分的含量作出准确的诊断。

  (3)防治措施。一是发现中毒后立即停喂原有饲料,换无盐或低盐分易消化的饲料至康复[2]。二是供给病禽5%葡萄糖或红糖水以利尿解毒,病情严重者另加0.3%~0.5%醋酸钾溶液逐只灌服,中毒早期服用植物油缓泻可减轻症状。三是严格控制饲料中食盐的含量,尤其是幼禽。一方面严格检测饲料原料鱼粉或其副产品的盐分含量;另一方面配料时加食盐也要求粉细,混合均匀[3]。四是平时要保证供给充足的新鲜、洁净饮用水。

  2有机磷中毒

  鸡对有机磷非常敏感,当误食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稍高的种子或作物时,会引起中毒。有人用敌百虫给鸡驱虫,则更容易造成中毒,由于农药的普遍应用,有机磷中毒不断发生。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有1605、1059、3911、敌百虫、乐果、4049、杀螟松、倍硫磷等。有机磷主要使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故中毒鸡表现大量流涎、流泪、流涕、下痢、呼吸加快等,最急性中毒往往突然死亡。

  有机磷中毒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一是迅速排除毒物,采用嗉囊冲洗或嗉囊切开术取出带毒食物或灌服盐类泻剂。二是注射特效解毒药。肌注解磷定0.2~0.5 mL或硫酸阿托品0.2~0.5 mL,以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三是注射强心补液。肌注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葡萄精VC 5.0 mL,可防止因心力衰竭而造成死亡。另外,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预防有机磷中毒,首先,防止饲料和饮水被农药污染;其次,不用有机磷类驱虫药物给鸡驱虫。

  3黄曲霉中毒

  黄曲霉菌毒素中毒是人畜禽共患而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一种疾病,其是由黄曲霉菌代谢产生的一种有毒物质,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对禽类有较大的毒害。主要是肝脏受侵害而影响肝功能,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胆管和肝细胞增生,引起腹水、脾肿大、体质衰竭等病症。黄曲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寄生于玉米、小麦、花生、稻米、豆类、棉籽、鱼粉、麸皮、米糠等饲料中。禽类采食这些被黄曲霉菌污染的发霉变质饲料后,就可能发生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常见于幼龄的鸡、鸭和火鸡,特别是以2~6周龄的雏鸡和幼鸭敏感性最高。

  (1)临床症状。幼禽中毒多呈急性,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嗜眠,消瘦,冠苍白,贫血,排血色稀粪,叫声嘶哑,最后衰竭而死。雏鸭还表现为鸣叫,脱毛,生长缓慢,步态不稳,跛行,呈企鹅状行走,腿和脚由于皮下出血而呈淡紫色。死亡前出现共济失调,头颈呈角弓反张等症状。慢性中毒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少,消瘦,衰弱,贫血,严重者呈全身恶病质等现象[4]。成年禽耐受性稍高,中毒后多呈慢性经过,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翅下垂,羽毛松乱,缩颈,食欲减退,产蛋减少,产蛋期推迟,呼吸困难,有的可听到沙哑的水泡声,少数可见浆液性鼻液。火鸡对黄曲霉毒素也非常敏感。

  (2)实验室分析。发现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可疑病例,应立即调查病史,送检、测定可疑饲料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结合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特征性病理变化,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剖检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在肝脏、肺与气囊。肝脏急性中毒时肿大,色泽苍白变淡,质变硬,有出血斑点,胆囊扩张充盈。肾脏苍白、肿大、质地变脆,胰腺也有出血点。胸部皮下和肌肉常见出血。慢性中毒时,可见肝脏硬化萎缩,肝脏中可见白色小点状或结节状的增生病灶,时间长的可见肝癌结节,肾出血,心包和腹腔有积水。肺和气囊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病理变化。

  (3)防治措施。一是加强饲料保管,防止饲料发霉,尤其是多雨季节,对质量较差的饲料可添加0.1%苯甲酸钠等防霉剂。严禁喂发霉饲料,尤其是发霉的玉米。二是饲料仓库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应用福尔马林熏蒸或用过氧乙酸喷雾消灭霉菌孢子;对污染的用具、禽舍、地面可用20%石灰水,或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三是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现中毒,应立即更换饲料并加强护理。对早期发现的中毒禽可投服硫酸镁、人工盐等盐类泻药,同时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和VA、VD;或灌服绿豆汤、甘草水或高锰酸钾水溶液,可缓解中毒。另外,可用制霉菌素治疗,每羽口服3~5单位,3次/d,连用2~3 d。四是中毒致死的畜禽因器官组织均含毒素,不能食用,应该深埋或烧毁。病禽的粪便也含有毒素,应彻底清除集中用漂白粉处理,以防止污染水源和饲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umukexuelw/8147.html


上一篇:畜牧科技论文发表简述畜牧兽医实训与实践
下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防止生猪高热病的发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