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论文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支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策略研究(3)
4.加快创新业务模式,实施扶微扶新服务策略
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业务经营转型,加快业务模式的创新,必须着眼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推进银行业务和盈利渠道的多元化,使商业银行业务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巩固、服务更加全面,最终实现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能型的服务中介转变。其中扶微扶新服务策略是业务转型的一大重点。小微企业、创新性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领域,虽然在信贷支持过程中存在较多障碍,但应把该领域作为战略性支持重点,加大资源倾斜力度,拓展服务支持空间。一是提高对小微企业业务的重视程度。要围绕核心客户供应链上下游客户、国家(省)级产业园区、“新三板”等客户集群,在掌握小微企业全面信息的基础上,视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盈利情况,与小微企业建立长期型、合作型、伙伴型的关系,将小微企业作为重要客户进行营销、培育、合作。二是简化信贷审批流程。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周期长的实际,重新设计小微企业融资产品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减少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三是创新抵质押方式。主动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小微企业抵质押不足的矛盾,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产品比重,切实加大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四是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加快服务机制创新,逐步完善创新性企业风险定价、考核激励、贷后管理、信息通报等工作机制,对创新性企业简化办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建立为该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长效机制和服务平台,降低创新性企业融资准入门槛。五是充分发挥业务创新后发优势。吸取国际先进银行在面对类似情况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金融的特点和客户结构,在经营理念、业务转型、风险管理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活动,全面提高金融创新的水平。
5.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实施生态金融服务策略
在工业城市转型过程中,大量过剩产能需逐步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防范的压力不断加大。一是树立正确的信贷业务业绩观。在信贷投放方面,要考虑所处的环境特点和风险偏好,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业务的发展,又要保证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要结合辖内不良贷款分布实际,综合运用债务重组、打包申请等多种方式,取得政府、企业理解和支持,协同各方共同研究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因企施策,创新方式,提升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效率;积极引入政府担保公司机制,扩大优质信贷投放规模,带动稀释不良资产;综合协调多方资源,对倒闭关停企业及时依法组织清算、盘活存量资产,避免出现不良资产长期挂账。三是优化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要协调政府部门对恶意欠贷企业进行严厉制裁,维护公平正义原则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财务严重造假,恶意骗贷的企业和中介机构进行公示通报,及时预警风险;对部分企业不计后果的过度投融资行为进行管理约束,加快将社会诚信、惩戒体系纳入法制化轨道,引导企业树立诚实守信观念,优化区域经济环境。四是防范业务转型和创新过程中风险的发生。从合理满足客户多元金融需求的目的出发开展综合化经营的过程中,时刻遵守监管标准,合理规避风险,防止风险交叉传染。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创新面向工业企业客户的有实际价值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又要注意防范新业务中潜藏的新风险,尤其要避免过度创新导致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五是建立一套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加快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特点,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将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以及表内外、境内外各类风险都纳入管理范畴,加强前、中、后台的分工与配合,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使风险管理回归本源。并严格控制对房地产、担保等行业的信贷投放,强化“两高一剩”等重点领域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有效应对工业企业转型下的风险管理的新挑战。
推荐期刊:《现代商业银行》(月刊)创刊于1999年,由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金融研修学院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nxinglw/174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