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中医证候观察

发布时间:2018-11-10   |  所属分类: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着重要的影响。放射治疗是现阶段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临床研究证实,放疗配合使用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放疗敏感性,同时对癌症的转移和复发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从而大幅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治疗对鼻咽癌的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目前临床上对鼻咽癌放疗后的中候规律和分布特点的认识还仅停留在凭医生个人的经验进行简单的总结阶段,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的特点和规律还缺乏整体的认识。研究运用中医证候学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的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

  关键词: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中医,证候观察

  l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为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根据临床研究数据及我院多年的临床经验,制定了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具体内容如下:(1)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常规及病理诊断,确诊为鼻咽癌,并采用放射性治疗;② 患者能够接受研究的定期随访;③ 患者经治疗后经影像学及临床检查未发现带瘤生存。④患者年龄在20到68岁,平均年龄24.6岁;⑤ 患者了解整个研究的操作过程,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患者曾经使用病灶切除术或颈淋巴结清扫术;②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或发生转移;③伴发严重的内科疾病,精神疾病,或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按照上述纳入排除标准对我院采用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筛选,选出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如下:男57例,女37例;年龄在20到68岁,平均年龄24.6岁;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临床分期:5例I期,18例Ⅱ期,l9例Ⅲ期,52例Ⅳ期。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型进行统计。

  1.3 观察内容结合研究内容,根据《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和《中医量化诊断》中的相关标准,制定研究的观察内容 。①统计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包括患者的脏器症状;②观察统计患者的脉象,舌象等中医症状;③通过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筛选,最后选择典型的中医症状102种和l3种脉象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数据均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收集。

  1.4 统计学方法按照分组将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统计,并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用 检验法进行统计,P<0.05时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聚类分析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5次聚类分析,对患者出现的主症、伴随症状、舌象及脉象等中医四诊症状及证型进行统计,具体内容如下:① 痰瘀互结型:患者有耳部胀闷,头痛有定处、舌暗、苔腻、颈部异常感、脉弦细;②热毒伤阴型:咽喉疼痛、严重VI干、喜饮、鼻塞、舌红、苔黄伴有大便干结,鼻咽、口咽、会厌黏膜轻度充血等症状;③ 。肾阴亏虚证: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舌红、舌苔少、脉沉细等中医症状;④痰热困结证:涕黏稠、鼻涕多、收稿日期:2012-02-09; 修订日期:2012-0530痰黏稠、痰多,舌黄腻、脉滑;⑤脾胃虚弱证:纳差、疲倦、口淡、舌淡、苔白、舌有齿痕。⑥肺胃阴虚证:口干一般、鼻干、干咳。

  2.2 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2.1 放疗后时间根据放疗后时问对患者进行分组,进行相关症状及中医症型的统计分析。具体分组及临床数据如下:①1组:放疗后16个月,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在22~58岁,平均年龄43.5岁;治疗方式:单纯放疗1例,诱导化疗+放疗15例,同期放化疗2例;②2组:放疗后7~12个月,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在23到59岁,平均年龄46.8岁;治疗方式:单纯放疗2例,诱导化疗+放疗6例,同期放化疗3例;③3组:放疗后12~24个月,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在20到56岁,平均年龄42.8岁;治疗方式:单纯放疗1例,诱导化疗+放疗10例,同期放化疗3例;④4组:放疗后24 3o个月,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在23~60岁,平均年龄44.2岁;治疗方式:单纯放疗l例,诱导化疗+放疔2O例,同期放化疗3例;⑤5组:放疗后s~lO年 患者lO例,男5例,女5例;年龄在20~58岁,平均年 42. 岁;治疗方式:单纯放疗2例,诱导化疗+放疗6例,同期放化疗2例;⑥6组:放疗后10年以上,患者13例,男6例 女7例,年龄在2l一57岁之间,平均年龄43.3岁;治疗方式:单纯放疗1例,诱导化疗+放疗l0例,同期放化疗2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阴亏虚证、脾胃虚弱证和肺胃阴虚证在患者放疗各阶段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脾胃虚弱证、肺胃阴虚证在以放疗方式分组的患者中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2 年龄因素

  对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青,中,老三个组,具体分组如下:老年组,年龄在607O岁;中年组,年龄在41~ 59岁;因老年组患者较少,故不做研究。各证型在青年、中年,老年组研究对象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ufangyixuelw/8292.html


上一篇:中国杂志网发论文乡村医护人员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需求
下一篇:实用预防医学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