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数学教育论文一元一次的数学文化内涵探索(2)

发布时间:2015-10-16   |  所属分类:中学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一)情境导入,回顾概念

崔佳佳老师通过“猜猜老师的年龄”、“日历中的方程”、“比较算术方法和方程”和“方程小史”四个教学活动来进行。其中,我们不妨对两个教学活动进行改造:“猜猜老师的年龄”改为“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年龄设计一个问题。”“日历中的方程:请学生圈出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的告诉老师,教师能马上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改为“请同学们看看日历,你能提出一个与方程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彰显的数学文化:其一,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教师引导、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主动地从生活中挖掘、体会数学,更深刻地感受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真正感受数学的社会需求这种数学文化内涵,改变日常教师问答的方式,学生被动地忙于解答,无法、也无暇体会数学的情趣。其二,让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建构,这是一个充满学生智慧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带来的快乐。这种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知识为载体,在学生逐渐建立科学的数学观过程中发挥其文化价值的作用。教学建议: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方程,对方程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进行编题已有一定的基础。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采用层层递进的设疑方式进行。教师重在引导、组织,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者,让学生经历体会、体验方程的建构过程。至于“方程小史”这个教学活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去完善、丰富。历史上,早期人类文明古国很早使用了方程思想,都是用文字的方程表达,但没有现代符号形式,如古巴比伦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古希腊数学。12世纪左右,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专门研究方程而编著了《代数学》,这时的代数学还是专门研究方程领域。到了17世纪,欧洲数学家韦达完成了数学的符号化,经过后来的数学家如笛卡儿不断地对符号进行改进,才有我们今天“方程”符号化系统。而中国在研究方程中也产生了符号化的思想,我们现在所说“元”,其来源于中国数学家研究方程所创用的符号,相当于今天的未知数,据文献记载,有关研究方程的数学家有李冶、朱世杰,其使用的工具是算筹来进行方程的布列和演算。到了明清以后,引入西方的方程之后发现中国早已研究过方程,于是翻译时,很自然地将方程的未知数称为“元”对应起来,也就有了今天的“一元方程”、“二元方程”等。简要介绍李冶的生平情况和故事。彰显的数学文化:其一,让学生从数学史的角度领略方程思想的发展过程,了解方程原初形式以及现代符号表示区别与联系;其二,从数学史角度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元”字的由来,反映东西方关于方程的多元文化。其三,了解数学家李冶的生平,体会李冶被元世祖所器重的一个原因,反映社会与数学的关系。教学建议:初步介绍方程的发展过程,建立方程发展的整体脉络,了解方程的来龙去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介绍中国用算筹布列方程的思想及特点,这部分内容可以视课堂教学具体情况进行弹性设计,可以调整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之后。

论文范文:教学与管理论文学分制下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学分制是建立在选课基础上的一种较为灵活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进行衡量。不同的课程学分不同,一般以每一学期的授课时数、实验和实习时数以及课外指定自习时数为学分的计算依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ongxuejiaoyulw/15481.html


上一篇:数学教育论文投稿研究性学习指导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下一篇:教育论文投稿考场作文本质探究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