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在我国财会制度中的应用(3)
1.结合各行业特点,建立和完善适用性、针对性强的各行业统一准则,从而适应企业改革创新的趋势。
2.扩大新财会准则的实施范围,将其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各个类型的企业。
3.财会人员须提高对新制度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加强高级财会人才队伍的建设,以适应财会制度改革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
4.加快财会信息化进程,增强信息共享性、透明性,从而对我国企业和国家利益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些非线性作用,能够大大完善我国财会制度的各种功能,优化制度内外部的结构,使涨落逐步发展为巨涨落,并促使整个系统发生结构与功能的突变。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耗散结构理论是探究自然和社会理论的一种基本而不失新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在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在我国的财会制度系统中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才是未来财会制度的发展趋向。我国财会制度在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加强远离平衡态的趋势、强化非线性作用以及掌握和运用更有力的涨落机制上,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玉廷。中国财会改革与发展[J].财政监督,2009.3:14-16.
[2]李焰杰。浅析我国财会制度的发展[J].中国外资(下半月),2009.3:68-69.
[3]刘文生,曾风章。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7(32):51.
[4]龙智焘。耗散结构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16-18.
[5]陈克晶。一种统一的进化学说————耗散结构理论概述[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
[6]董仁周。财会假账法律治理[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aihuilw/184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