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

发布时间:2021-05-10   |  所属分类:财会: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本文深入分析了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与成因,并对如何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包括加大领导层对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视、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外部监督机制,希望能为健康有序的发展公共服务起到积极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活动日益复杂,工作职责日益细化,会计风险隐患无处不在。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各单位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根据财务管理基本规律,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本单位的会计风险。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界限内,杜绝违法违规情况。二是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资产,提高使用效率,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三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财务信息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客观反映,可靠的财务信息能为单位提供准确的经济决策。四是确保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用,使舞弊和腐败行为能得到有效防范,避免浪费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五是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履行职责,使公共服务的水平能得到较大提升。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

  1.预算业务风险预算是对单位年度收支的规模和结构进行的预计和测算,为准确落实实际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目标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的时间常常不充足、过程短,导致预算编制质量较低。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不够,导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预算管理效率低下,预算安排不合理,执行不力。

  2.收入业务风险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未按照目标和标准征收,造成了乱收费现象及收费不标准的风险;有些单位对收入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控,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协调不充分,财会部门统一办理收入业务,而由其他部门未经批准办理了收款业务,可能会导致贪污等违法违纪隐患;还有的单位没有严格遵循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对某些收入不入账,存在财政收入被私分、挪用、截留等现象。

  3.支出业务风险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范围及标准超出了相关规定,未按预算列支,可能导致预算失控的风险;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相互挤占,专项资金没有专款专用;基层财务部门对政策的把握不够准确;有些支出不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等有关规定;还有的经办人员利用虚开发票来套取资金,可能导致支出业务违法违规风险。

  4.货币资金挪用和资产流失风险有些单位财务部门由出纳人员全权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同时又负责登记账务处理,甚至收付款项所有印章也全权保管在一人手中,从而导致风险隐患加大。有些单位对实物资产管理不严,没有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对新购入的资产没有及时登记,对上级部门划转或捐赠的资产也没有及时入账,日常维护与保养不当,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等风险。有些单位政府采购程序也不规范,缺乏登记审批制度,产品描述与实际到货产品有偏差造成所购产品不符合要求和资金损失风险。还有的单位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没有及时清理和处置一些长期闲置的资产,或处置后的残值收入没有及时上缴国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原因分析

  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在行政事业单位大多较为薄弱。领导大多重视单位整体业绩,对内部财务工作的经营状况和会计风险的管理不重视,使部分业务经办人员有机可乘。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由于欠缺会计风险防范控制方法,面对突发问题无法及时应变处理,多是采取上报咨询,从而使会计风险加大。

  2.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也会影响风险意识,如果会计人员岗位责任感缺失和风险意识淡薄,对会计风险敏感程度不高,缺乏辨别风险的能力,很可能对会计业务处理不当。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学习规章制度的时间较少,有时对会计准则及各项会计制度的理解不到位,对知识更新不及时。还有的单位配备会计人员是非专职的,人员胜任能力和综合技能欠缺,影响了会计业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存在隐性会计风险。

  3.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不健全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可以有效保障单位健康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在实际发展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制度形同虚设,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具体工作中执行不到位,内控制度没有发挥效能。一些单位岗位设置不明确,未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原则,出现了混岗现象,对于开展的经济活动没有发挥相互制约与监督的作用。另外不完善的内控制度容易造成财务漏洞,使财务管理失去核心效果,影响了单位安全、健康、有序运转。

  4.内外部监督力度不强会计风险要依靠内部与外部监督才能达到防控的目的,但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的监督力度还不够。很多单位内部没有设立审计部门,也不重视内审工作,对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执行监督不到位,导致内部监督不力,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资产情况不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大多依靠审计、纪检等部门的不定期检查,而这些机构的监督范围往往集中在违纪违规上,突击性、专项检查多,日常检查少,不能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的监督。在实际的工作中,外部监督的效果也不明显。

  四、加强会计风险控制的建议

  1.加大领导层对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从领导层到每位员工必须时刻警惕会计风险的发生,单位领导层应当加强内部宣传,从思想上对会计风险防范给予高度的重视,建立长效机制,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本单位的风险管理,制定出一些相关制度来加强对会计风险的防范,做到人人参与,只有领导层做到了重视,增强了防控意识,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从领导到每个工作人员全体自我约束与防控的管理文化,以实现对会计风险的科学防范与控制。

  2.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会计人员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风险的识别。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会计风险防控,应定期组织全员开展会计风险培训,增强责任心教育,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唤醒工作的热情,这样面对突发的风险能够自行有效的解决,特别对内部的财务人员还需要重点培训,以督促会计人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准确的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不断更新自身业务知识、提高职业道德及专业上的素养,防范会计风险,为财务信息的真实与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提供保障。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制度是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党性教育,及时化解所出现的会计风险,能够有效预防的贪污腐败现象。要做到规避风险营造良好的会计风险管理环境,财务部门首先应细化各岗位职责,不相容岗位一定要分开,可定期进行轮岗;建立会计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会计核算流程,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审核工作,规范会计活动行为;通过制度和岗位设置进行相互制约和监督,达到事前、事中、事后等全方面的控制;把制度落实到工作中,实现对会计风险的有效预测,从源头上防范会计风险,避免违法的行为。

  4.加强内外部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防范和控制会计风险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应当由会计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密切配合,形成严密的监督体系,真正起到监管作用。要加强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设立内部专门的监督机构和人员来实现,对账务处理、收入、日常支出、专项支出加强内部审计,单位的领导更要支持和配合内审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赋予内审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保证有效的内部监督结果和评价。外部监督就是自觉接受来自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对本单位的会计活动进行检查,做到收支透明,控制舞弊和重大错报风险,真正起到对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五、结语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特殊性,在各种经济业务活动中面临着众多的风险,风险控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进行了列举,如:预算业务、收入业务、支出业务等业务风险,以及货币资金挪用和实有资产流失风险等,并深入剖析了会计风险的表现和成因,包括: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足、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不健全、内外部监督力度不强等,并提出了有效的针对性防范对策,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平稳运营。

  参考文献

  1.刘俊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探析.财税审计,2019(08).

  2.李明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中国集体经济,2018(23).

  3.任大鹏.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时代金融,2019(10).

  4.孙文惠.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财税审计,2019(02).

  作者:张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aihuilw/23036.html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风险应对措施
    下一篇: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