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财务职称论文浅谈财务信息粉饰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4   |  所属分类:财会: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财务信息粉饰现象时下愈演愈烈,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公众的切身利益。本文就从这一问题着手,阐述了财务信息粉饰的定义,常见的粉饰手法,以及如何甄别这一现象。

  关键词:财务职称论文,期刊杂志网,财务信息粉饰,常见粉饰手法,识别方法

  1.引言

  财务信息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运营状况的说明性内容,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外部投资人、供应商以及社会大众、政府部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出于各种目的将会计信息进行修饰,甚至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行为屡见不鲜。原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明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益明通过虚构事实、提供虚假收购方案和虚假资产报告等一系列手段,最终“成就”了他掏空上市公司5.5亿元的大案。

  无论是上市或非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民营、私营企业,事实上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财务信息粉饰隐患,有些企业虽未爆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存在,而在财务信息粉饰的背后,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个人经济利益的损失,而是破坏和阻碍了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良好发展。如果还不尽快扭转这种愈演愈烈的“数字泡沫”,我们最终将以失去整个社会的诚信为昂贵的代价。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及时对这一行为进行分析和治理。

  2.财务信息粉饰的定义

  财务信息粉饰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法手段的粉饰,即由于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灵活性、模糊性、滞后性而导致的会计人员粉饰财务信息的行为。这一层次的粉饰行为不需承担法律责任,通过对会计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就可以得到解决。另一类是非法手段的粉饰,是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失真,我国的银广夏事件就属于这类的典型。

  它是指通过违法手段或利用会计方法本身的缺陷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寻求对自己有利的财务成果[1]。其有些手段貌似合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但是突破了一定的限度,已成为不合法的操纵行为,是管理当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采取欺诈手段调整企业的盈利,从中获利的仅是企业的管理者及少数大股东,而大多数股东和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则成为受害人。

  本文所界定的财务信息粉饰行为,就是指上述第二种,即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而向财务信息使用者通过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意图的会计信息传递,以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是一种人为的会计操纵。

  3.常见的财务信息粉饰手法

  企业粉饰财务信息的方法层出不穷,但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利用经济政策和会计政策这两个方以下本文将就其所包含的具体粉饰手段进行分析和探讨。

  3.1利用经济政策粉饰财务信息

  3.1.1虚假出资

  虚假出资是常见的一种财务信息粉饰方法,其并非只发生在上市公司,但从近年来几起重大的财务丑闻中来看,上市公司的这一问题已经较为突出。

  3.1.2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本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进行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而目前,资产重组却被视为粉饰财务信息的最佳契机而广为滥用,尤其是在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其典型的做法如下:

  (1)置换资产

  企业利用关联交易将闲置的、盈利性不强的劣质资产以与市价不符的价格出售,同时换取被重组方的优质资产,或是相反,以优质的资产换取被重组方的劣质资产,从而达到调节本企业利润的目的。

  (2)剥离资产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子母公司之间。企业集团可以将大量劣质资产在子母公司之间进行转换运作,由于这些不良资产与企业的债务密切相关,所以在大量劣质资产被剥离的同时,企业大量的债务也被剥离了。这种做法可以实现将大量的财务风险在子母公司之间进行转移,从而降低劣质资产转出方自身经营不良资产所带来的潜亏与风险,使得其在一夜之间扭亏为盈,为其继续配股、融资提供了一张数据上非常好看的财务信息。

  比阅读,重点考察合并报表中的利润构成情况以及集团内部业务抵消之后所发生的财务指标的显着变化。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业务往来需要予以特别关注,根据交易的条款、方式、价格以及付款方式,对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给予判断,从而确定企业是否运用了不等价交换通过关联交易来进行财务信息的粉饰。

  4.4剔除虚拟资产

  虚拟资产的存在是企业可以实现虚盈实亏的倚仗,在阅读企业财务信息时,需要对该企业的资产进行识别,首先确认虚拟资产的范围。虚拟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大小可以视为分析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该比例过高,就表明企业的运营存在隐患,甚至可能存在为虚夸利润而制造的资产泡沫。此外,还应关注近几年度虚拟资产的增加情况,如若其增加幅度与企业利润总额的增加幅度相当甚至超过了利润额的增加,就意味着该企业当期存在利润表的粉饰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爽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aihuilw/6884.html


上一篇:浅谈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下一篇:会计职称论文范文简述现代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