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城市管理评职论文低碳经济视角防灾设计策略(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另一方面,近年来温室效应使全球的温度提高,城市综合体如何抵御\"热灾\",降低室内温度,也有如下的低碳经济做法:(1)墙外增设立体绿化,有关研究表明,立体绿化可以使夏季墙体表面温度降低5摄氏度;(2)室外绿地设地下沟槽与建筑体内的换气孔相连,给室内带来凉风。这些做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的防灾能耗,减少使用空调等耗能设施。

  3.2集约化交通组织,优化防灾空间布局

  城市综合体道路布局形态和其防灾减灾能力是相对应的,顺畅的道路网系统是保证发生灾害时快速、安全疏散的前提。城市综合体的道路系统应以建筑为核心,放射型与方格网道路相结合,向外做圈层式扩散,将分布在城市综合体群体中不同位置的避难场所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型防灾避险交通体系,鼓励将综合体的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连接,以此来体现公交优先和交通集约发展原则,并可疏散大量人群迅速逃离灾难现场。避难道路的宽度宜为 5- 12米或更宽,对于宽度不够的道路,考虑在道路两侧设置可移动的景观设施或植草砖等[1]。当灾害发生时,可以将道路拓宽,方便车辆的进入。并且尽量笔直,平时可作为步行街,但注意铺设符合车辆承载力的道路铺装材料,灾时作为救援通道。

  3.3合理化景观配置,设置平灾转换设施

  城市综合体中绿地景观设施既可以为城市进行碳汇,又有助于防灾救援,在设计景观石应考虑植物的防灾减灾能力,例如:在挡土墙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对土壤的抓力保护边坡土质,可防止雨水冲蚀、平衡雨水径流;采用凹陷的绿地储蓄雨水,减弱洪水峰值流量;含水量大的树木和防毒树木,组成绿带防止火灾蔓延和隔离毒气。[2]这些做法使得局部小气候得到改善,发挥低碳经济的拼贴效果,美化城市综合体的防灾环境。

  结语

  城市综合体多位于城市中重要的位置,满足人们日常休闲、游憩、娱乐等活动,由于其重要的地位,要求城市综合体具有领先性、标志性等特点,在城市综合体防灾规划中运用低碳经济的规划设计手法,目的是带领大家改变过去沉醉于人工和科技防灾手段,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误区,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综合体防灾规划设计的利用价值,将其系统化、标准化和法制化。

  参考文献:

  【1】 刘 姝, 洪 波.城市公园\"平灾结合\"改造规划模式研究[J]. 城镇绿地防灾险,1009(9):79

  【2】周 筠. 重庆市公共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策略初探[D].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文.200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anlilw/945.html


上一篇:城镇规划职称论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初探
下一篇:城市管理论文发表城市污水处理初探